[发明专利]冬凌草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8703.4 | 申请日: | 201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4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曾智平;华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健 |
主分类号: | A61K36/53 | 分类号: | A61K36/53;A61K9/14;A61P19/1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肖哲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冬凌草 纳米 微粒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冬凌草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冬凌草是唇形科茶菜属植物碎米桠变种,因其植株凝结薄如蝉翼、形态各异的蝶状冰凌片而得名,全株结满银白色冰片,风吹不落,随风摇曳,日出后闪闪发光,展现出神奇的自然景观,具有独到的观赏作用,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健胃活血之效,主要分布于河南及黄河流域以南,具有耐寒、耐旱、病虫害少等特点。
冬凌草的药用部位是全株,具有综合开发利用价值的植物。冬凌草味甘苦,性微寒,其中含有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熊果酸、齐墩果酸、冬凌草多糖等多种功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现代应用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气管炎、慢性肝炎、风湿痛,并对食管癌、乳腺癌、直肠癌等有缓解作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其申请号201110288022.9,公布号CN102327318A,公布日2012.01.25,公开了冬凌草具有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纳米中药制剂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粒径小于100nm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的制剂。与常规制剂相比,纳米制剂具有活性高、生物利用度高、良好缓控释性能以及靶向给药等特性。目前,可应用于中药制剂的纳米技术有很多,例如超细粉碎技术、喷雾干燥法、高压均质技术、化学沉淀法、界面聚合、乳化聚合等,但这些方法都有其应用的局限性。例如,超细粉碎技术不受中药溶解性能的限制,但是存在效率低、噪音大、生产量小等缺点;喷雾干燥法除了受溶解性限制外,其得到的颗粒不一定都是纳米级;化学沉淀法等化学方法会引入化学溶剂,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危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冬凌草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该纳米微粒制品应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相对于常规剂型的冬凌草制品而言具有更加明显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冬凌草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冬凌草与去离子水或无水乙醇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溶剂按1:1~20混合后,在回流提取温度为70℃~95℃下回流提取30min~300min,趁热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滤液在60℃~90℃的条件下进行减压蒸馏浓缩至原体积的1/2~1/10;
(3)将步骤(2)得到的浓缩滤液进行脱色、脱蛋白质处理,然后将处理液用95%乙醇调节至溶液中乙醇浓度为50%~60%,低温静置12~24小时,离心分离得到沉淀物和上清液;
(4)将沉淀物用10~50倍的去离子水充分溶解,然后上凝胶柱进行层析,用超纯水洗脱,洗脱速度为0.1ml~1.0ml/min,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跟踪并收集洗脱液;
(5)将步骤(4)的洗脱液与超临界CO2抗溶剂系统的液体泵相连;
(6)启动超临界CO2抗溶剂系统,结晶釜的温度为40℃~80℃,结晶釜的压力为8Mpa~50Mpa,CO2的流量为30~300L/hr;
(7)启动超临界CO2抗溶剂系统的夹带剂泵和步骤(4)中的液体泵,洗脱液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或丙酮中的一种夹带剂的进料比为10:1~1:10,洗脱液与夹带剂先混合后,经超临界CO2抗溶剂系统的纳米喷嘴喷入结晶釜中,流量控制在100ml~1000ml/hr;洗脱液中的溶剂和夹带剂进入分离釜中解析并分离,洗脱液中的溶质在结晶釜内析出为微细颗粒,该微细颗粒即为冬凌草纳米微粒。
所述步骤(7)中的纳米喷嘴的口径为1~100nm;所述的分离釜温度为35℃~60℃,分离压力为4Mpa~7Mpa,优选分离釜温度为50℃,分离压力为5Mpa;所述的CO2气体的纯度不低于99%。
所述的凝胶柱层析所用的填料为葡聚糖凝胶系列、琼脂糖凝胶系列或丙烯葡聚糖凝胶系列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健,未经华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87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