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油器的容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46810.3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0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梁棠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棠标 |
主分类号: | F02M25/022 | 分类号: | F02M25/0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油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节油器的容器。
背景技术
车辆的通过发动机燃烧汽油或柴油产生动力,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决定了其是否能更好的节油。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车辆耗油占石油消耗量的15%左右,而在国内,汽车耗油则占到汽油总销售量的80%以上。目前全球普遍能源紧缺,如果能在车辆耗油上有所突破,则其带来的节能、环保等社会意义,以及能够为社会节省以及产生的经济价值,都十分巨大,同时对消费者个人来说,也会大大减轻耗油负担;可见,挖掘车辆发动机的节油潜力,不管是从宏观上来讲,还是从消费者个人上来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动机节油器,通常会采用主体来容置水或其他液体,来向发动机提供燃烧用的气体,因此如何设计一种供应效果好,使用安全可靠,并且成本低,便于改装,绿色环保的节油器容器,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供应效果好,使用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节油器容器。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节油器的容器,包括主体主体,主体上侧设置有出气口,主体内设置有一个浮体,该浮体限位在出气口下方,在主体上开设有一连通内外的通气孔。
优选的,所述主体底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立柱,所述浮体套设限位在立柱上,所述通气孔竖直贯穿设置在立柱上。
优选的,所述主体内侧壁横向延伸出一个定位杆,所述浮体套设限位在定位杆上。
优选的,所述主体内侧连接有至少两条弹性绳,弹性绳拉住所述浮体。
优选的,所述主体内侧枢接设置有一拉杆,该拉杆端部固定所述浮体。
优选的,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刻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容器,其用于盛装水或相关液体,在配合于车辆时,出气口连接至发动机的进气口,发动机工作时,出气口产生吸力,能够吸走容器主体内的中,同时对浮体产生吸动,让浮体在液面上浮动,进而可以搅拌液体,使得液体本身及其所溶有的气体一齐混合在空气中,跟随空气一齐被吸走,而通气孔能够及时补充空气,使得压力平衡;本发明结构简单,新颖合理,能够改装在各种车辆上,适用范围十分广,且其工作中,能够达到理想的供气效果,同时不需要借助额外能源,绿色、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本发明为了一种节油器的容器,主要结构为容器主体1,主体1通常是一个瓶状或罐状,且可设计为透明或半透明,在主体1上侧具有一出气口11,出气口11用于连接输气管,并通过输气管与车辆发动机的进气口连接。其整体外形构造时要考虑到便于装入及定位在车辆内,使用时主体1会盛装水,但同时要保证其不能被水填满,要留有一定的空间,通常可以在主体1上设置刻度,便于观察及控制水位。
主体1实现水的输出,可以采用多种方案,而在其优选方案中,主体1设计为密封式,其出气口21作为密封结构的输出口,通过发动机1进气口的负压而输送气体,而为了保持主体1的进、出气压力平衡,还需要在主体1上开设一个联通内外的通气孔12,用于补充输出的空气。而在密封结构中,出气口21产生的吸力,虽然可以吸取气体,但是对其内部液体的影响会很小,不利于主体1内储存的水或其他液体及其所溶解的气体跟随散出,因此在优选方案中,主体1内设置有一个浮体13,该浮体13限位在出气口21下方,这样在出气口21产生吸力时,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动浮体13,进而让浮体13在水面上沉浮以搅动水,使得水及其中气体,如氢气、氧气被散出。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中主体1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其中在主体1底部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立柱14,浮体13套设限位在立柱14上,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在加入水后,浮体13始终处在出气口21下方,让出气口21能够最大限度的影响到浮体13,在该结构注入水后,水位通常不会超过立柱14的高度,以保证浮体13的套置,因此可以将通气孔12直接竖直贯穿设置在立柱14上,形成由主体1底部,延伸到主体1内立柱14最上方的结构,可以很方便的补充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棠标,未经梁棠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68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摇式指挥工作台提升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水设备活水作业维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