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磨机钢球级配方法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29212.5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4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安强;杨斌;金忠;段宏志;陶明;冶玉花;罗启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7/10 | 分类号: | B02C17/1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张英荷 |
地址: | 7309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磨机 钢球级 配方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球磨机钢球级配方法及该方法在磨制湿法炼锌用锌焙砂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锌湿法冶炼中锌焙砂粒度对锌的浸出率有很大影响,焙砂粒度愈细,则浸出速度愈快。但是粒度过细,会导致浸出后液固分离困难,且不利于浸出,一般粒度要求为0.15~0.2mm为宜。焙砂粒度与浸出速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表一 焙砂粒度与浸出速度的关系
球磨机运转时,研磨效果受到钢球装载量及其配比等多方面影响,一个合理的研磨体级配是非常重要的,钢球级配不当就会导致钢球逐渐磨损,体积减小,形状变异,初始的级配和装载设定被改变,磨制出的物料的粒度也是非常不确定。现阶段,锌焙砂磨制过程中球磨机钢球的配比多依经验设定,缺乏有效依据,焙砂的磨制结果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给后续的冶锌工序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满足湿法炼锌对锌焙砂磨制要求的球磨机钢球级配方法。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球磨机钢球级配方法,是将不同球径的钢球按如下重量比装入到球磨机中:
球径100毫米的钢球占比为5-10%;
球径90毫米的钢球占比为10-15%;
球径80毫米的钢球占比为12-18%;
球径70毫米的钢球占比为15-25%;
球径60毫米的钢球占比为15-30%;
球径50毫米的钢球占比为12-20%;
球径40毫米的钢球占比为3-8%。
本发明所用钢球球径在40-100毫米之间,各球径钢球按上述重量比混装于球磨机中。其中,大球冲击力大,主要作用在于将物料击碎;小球冲击力小,主要作用在于将物料进行细研磨。本发明中不同球径的钢球逐级配合,其中球径最大和最小的钢球用量较少,中间规格的钢球用量较多,级配合理有效。利用本发明方法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很好地满足了湿法炼锌对锌焙砂的磨制粒度要求,球磨机输出的锌焙砂粒度变化稳定,为湿法冶炼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浸出保障;通过合理配置减小了钢球的损耗,提高了钢球的研磨周期,进而减少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四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球磨机钢球级配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如表二所示:
表二 各实施例钢球装球重量比
按表二示出的各实施例的级配方法装入钢球进行锌焙砂物料研磨,将依各实施例方法研磨出的锌焙砂过筛,筛分结果如表三所示:
表三 按上述各实施例方法磨制出的锌焙砂筛分结果
从表三中四个实施例的筛分结果可以看出,依各实施例方法研磨出的锌焙砂的粒度符合湿法炼锌对锌焙砂粒度的工艺要求(大于80目<5%,65%<100~300目<90%)。
生产实践证明,在本发明球磨机钢球级配方法运用后,球磨机运行稳定可靠,磨制后的焙砂质量优于原球磨焙砂,生产过程简单易控。由于锌焙砂粒度质量较好,湿法浸出系统技术指标稳定,杜绝了浸出后中上清液跑浑和液固分离困难等问题,为湿法浸出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浸出保障,同时由于大大提高了焙砂的浸出速率,确保了湿法系统的浸出效率。
此外,由于钢球级配趋于合理,钢球的磨损因此下降,从而降低了钢球的更换周期,减小了钢球替换成本,提高了球磨效率;并由于钢球损耗下降,磨制出的焙砂中铁屑含量明显下降,因而同时还解决了钢球磨损带来的湿法系统净化除铁的困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92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芬顿工艺处理碱性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方法
- 下一篇:可燃气体流动观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