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型行车警示及监控系统及其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23374.8 | 申请日: | 2012-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0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黃清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黃清信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翟国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型 行车 警示 监控 系统 及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警示及监控系统,尤其是有关于一种利用电瓶的工作电压、电流的特性以及充电完成后启动时的电压下降状况、充电后使用一段时间后的电压降,来获知表示电瓶目前的状况,通过侦测电瓶的工作电压值及电流值,并计算以预测电瓶可以再使用的时间(电容量AH),通过收集、纪录、统计分析电池之电压、电流及温度等参数,实时且持续比对电池效能,并评估电池的效能,进而预测未来效能的变化,除作为适时保养更换新电瓶之参考,并可利用无线传输技术,进一步发展成为可增进行车安全之远程智能型行车警示及监控系统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虽然交通工具为人类带来不可取代的便利性,然而交通事故却持续频传,成为国人死因前五名,且由于交通工具的普及化,交通事故发生数量正逐年攀升。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则必须提升交通安全,其要件不仅要仰赖驾驶人良好的驾驶习惯(专注力、遵守交通规则)以及平日交通工具的保养,更重要的是行车前的安全检查;尽管如此却并非所有驾驶人都会遵守,而这小小的忽视,便是造成重大灾害的元凶。
其特征在于,电瓶是车子上极为重要的一环,电动车更是多个电瓶共同供电,任一个电瓶都会影响行车稳定及安全,因为车子是靠电瓶提供电源的,当电瓶发生异常时,连带将造成引擎故障,使其无法正常运作。一般来说,电瓶使用时间约两年,而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相对性的也会延长或缩短,驾驶人一般可通过喇叭声以及电解液等相关状况进行评估更换,然而因为并非为专业人士,因此也无法准确掌握电瓶状况,若要详细了解则必须通过专业人士以及专业设备进行检测,而这都会造成庞大的支出费用。
传统的交通工具并没有电瓶状态的警示装置或仅具有简易的电瓶状态的警示装置。日渐成为趋势之电动车虽然有,但是功能少。
目前的BMS系统均为限时限地,且只适用于单一交通工具,且只能反映当时状况,无法作到预测及进阶管理,且无法通过远距遥控及监控,委由他人管理,以及无法作到整个车队作规划管理。
如何能建立一标准规范的BMS,而能取得电池相关数据以利信息沟通及提升交通安全,提供一个可预先了解电瓶状况而达到行车安全的目的的智能型行车警示及监控系统,是发明人亟欲解决之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传统的电瓶警示装置仍存在有不完善之处,发明人经过多年研究及开发,终于研发此可依电压讯号及电流讯号为来判断电瓶是否正常运作,除了能于状态异常时发出警示提醒外,更可以预测电瓶可再使用之时间或里程数,让驾驶人安心驾驶,尤其在作长途或远距离旅行时,而达到行车安全之目的之智能型行车警示及监控系统。
本发明智能型行车警示及监控系统,其包括:一侦测单元,其用以侦测电瓶在各种状况下的电压以及电流,并转换成电压讯号以及电流讯号;一运算单元,其系以侦测单元的电压讯号及电流讯号作为参数来判定电瓶是否正常运作,并计算以预测电瓶可再使用的时间或里程数;以及一警示单元,其系用以接受运算单元的驱动而发送提醒讯号(可发送至远程),该提醒讯号可以是声效、光效、简讯、邮件、拨号、或文字之上述其一至多种。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通过以上设计,可让运算单元依电压讯号及电流讯号为来判断电瓶是否正常运作,除了能于状态异常时发出警示提醒外,更可以预测电瓶可再使用之时间或里程数,让驾驶人安心驾驶,尤其在作长途或远距离旅行时,而达到行车安全之目的。
本发明通过运算单元之运算结果,其优点在可于异常状况发生前预先通知给驾驶人,供驾驶人参考,以便了解该交通工具是否需要维修、保养或是更换配件,预防交通事故发生而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而该运算单元亦可通过纪录单元以驾驶人之平均用车时数,计算电瓶可使用之时间或天数,对于里程数较不了解的驾驶者来说更为浅显易懂。
为了能让审查员能更易于了解本发明智能型行车警示及监控系统之特点,请参阅以下图式及本发明智能型行车警示及监控系统之实施方式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智能型行车警示及监控系统的实施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侦测单元
2 电瓶
21 电压
22 电流
23 工作温度
3 运算单元
4 警示单元
41 声效
42 光效
43 简讯
44 邮件
45 拨号
46 文字
5 显示装置
6 记录系统
7 通知单元
8 监测单元
9 控制单元
91 云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黃清信,未经黃清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33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