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臂架装置及具有该臂架装置的消防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2520.9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4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胡亮;毕乾隆;骆驼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27/00 | 分类号: | A62C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具有 消防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工程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臂架装置及具有该臂架装置的消防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火灾对我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建设所造成的威胁和损害日趋严重。为了避免火灾的发生以及减小火灾对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除了做好预防工作外,更重要的是需要依靠高效的消防设备,这其中就包括了消防车。
目前,消防车的臂架大多采用以下几种结构形式:折叠臂架、伸缩+折叠臂架。在臂架工作前,四个支腿展开撑地,之后通过臂架展开可使臂架末端移动到各个需要的位置,如目标点为着火点,可通过臂架展开将水、泡沫等灭火剂喷射到着火点,以及时灭火。现有的消防车的臂架形式都为单根臂架,设置于单根臂架的输送管只能喷射单个点(如图1所示),由于喷射口有限,因此灭火效率较低。另外,单台消防车占用面积大,在实际的灭火现场由于场地的限制而无法达到多台消防车同时灭火的目的,同样无法达到快速灭火。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可设置多个输送管的臂架装置,可由多个输送管对多个着火点同时灭火,以达到快速灭火的目的。
该臂架装置包括主臂架,至少两个用于布设输送管的并行臂架,所述并行臂架铰接于所述主臂架的末端;及用于控制所述并行臂架相对所述主臂架摆动的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设置于所述并行臂架与所述主臂架的铰接点处,和/或铰接于所述并行臂架与所述主臂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并行臂架包括第一节臂、与所述第一节臂相铰接的第二节臂及油缸,所述第一节臂铰接于所述主臂架上,所述油缸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节臂上,另一端通过一连接杆或直接与所述第二节臂相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元件为马达或伸缩油缸。
进一步地,所述臂架装置为折叠式臂架,所述主臂架相互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臂架装置为伸缩式臂架,所述主臂架由多节伸缩臂组成。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所述臂架装置的消防车。
进一步地,所述臂架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并行臂架末端的消防炮,所述输送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消防炮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管,其包括主输送管及与所述主输送管相连通的支路输送管,所述主输送管设置于所述主臂架上,所述支路输送管设置于所述并行臂架上。
进一步地,消防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消防车的底盘上的转台,所述臂架装置铰接于所述转台上。
本发明所提供的臂架装置的主臂架末端铰接有多个并行臂架,并行臂架上可分别设置输送管,可实现对多个着火点同时灭火,以达到快速灭火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消防车设有上述的臂架装置,由于上述的臂架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设有该臂架装置的消防车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另外,该臂架装置可设置多个输送管,并可以调整输送管的喷射角度,无需多台消防车一同对多个着火点进行灭火,因此可以减小灭火现场空间对消防车数量的限制。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消防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消防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I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消防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消防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并行臂架为本发明第一、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并行臂架的替代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消防车,其臂架装置的末端具有至少两个喷射口,通过多个喷射口同时喷射水、泡沫等灭火剂,以扩大消防车的喷射范围,从而达到快速灭火的目的。
请参阅图2,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消防车包括底盘1、转台2、臂架装置及输送管4。
该转台2设置于该底盘1上,工作时,该转台2及其上的部件可以在水平范围内进行旋转。
该臂架装置设置于该转台2上并在该转台2的驱动下与该转台2共同旋转。
该臂架装置为折叠式臂架,其包括主臂架31、变幅油缸32、连杆33、臂架油缸34、并行臂架35及驱动元件3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25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