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密封性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82282.X | 申请日: | 2012-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5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向千;李进招;李维增;孙健强;张志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G01M3/04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赵根喜;郭晓东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密封性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性能检测装置,尤其与车辆密封性检测装置有关。
背景技术
汽车密封性能是汽车NVH性能的前提条件,汽车的密封性能主要是指汽车车厢的密封性能。汽车的车厢,虽然不能完全密封,但良好的密封性,与汽车的舒适度与节能性能相关。
汽车密封性能检测方法、装置和手段的先进性,又是提高汽车密封性能的前提条件。对于汽车密封性能的检测,主要是检测几个易泄漏地点的密封情况,例如车门接缝处、钣金搭缝和涂胶等。
目前,汽车行业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给定压力下,通过鼓风机向被检测车辆的车厢内充气,维持住给定压力时的鼓风机的风量即为此压力下的泄漏量。然后,再向车厢内充入有色气体,以主要通过操作人员的观察或者操作人员借助装置来确定泄漏点的位置。
然而,现有技术的车辆密封性检测方法,存在着以下几个缺点:
1、有色气体容易扩散,导致泄漏点位置确定困难。
2、进入车厢内的有色气体会污染整车内饰。
3、测量结果无法记录及分享,泄漏点的确定依赖于操作人员自身经验的判断,操作人员在进行判断后只能记录判断的结果,无法准确量化的对现场情况进行记录,导致其他操作人员无法对其记录进行核对,因此检测的准确性不能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检测车辆密封性能、不会污染整车内饰且检测结果能够记录及分享的车辆密封性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检测车辆密封性能、不会污染整车内饰且检测结果能够记录及分享的车辆密封性检测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辆密封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被检测车辆的车厢密封性能,所述车辆密封性检测装置包括:气体温度调节装置,用于对所使用的检测气体进行加热或制冷,以使所述检测气体成为与外界空气之间存在温差的温差气体;充气装置,用以将所述温差气体充入到被检测车辆的车厢内并使其有规定的气压;热成像装置,设置于所述车厢外,对所述车厢的外表面进行拍照和/或摄像以获得用以判断所述被检测车辆密封性能的温差图像;图像处理装置,以接收并处理所述热成像装置获得的温差图像从而确定是否有泄漏及有泄漏时泄漏点的位置。
一种车辆密封性检测方法,用于检测被检测车辆的车厢密封性能,所述车辆密封性检测方法包括:步骤S1:将所使用的检测气体进行加热或制冷,以使所述检测气体成为与空气之间存在温差的温差气体;步骤S2:将所述温差气体充入所述被检测车辆的车厢内并使其有规定的气压;步骤S3:通过设置于所述车厢外的热成像装置,对所述车厢的外表面进行拍照和/或摄像,通过与热成像装置连接的图像分析装置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分析,以确定是否有泄漏及有泄漏时泄漏点的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车辆密封性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能够提高车辆密封性能检测的准确性,方便快捷且效率高,可以准确的查找泄漏点的位置,并初步确定泄漏量的大小,检测过程不产生任何有毒有害气体,不会污染整车内饰,对整车无丝毫损伤。另外,检测的过程和结果均可以进行记录和分享,提高了检测的重现性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密封性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密封性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下面具体介绍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车辆密封性检测装置及车辆密封性检测方法。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密封性检测装置,主要包括气源1、空调2、鼓风机3、热成像装置5和图像处理装置6,用于检测被检测车辆4的车厢密封性能。
在进行车辆密封性检测时,需要用到检测气体,因此,气源1即用来提供密封性检测用的检测气体,但本发明,也可以空气作为检测气体,而省略气源1。气源1既可以是本发明的车辆密封性检测装置自备的气源装置,也可以通过管路连接外部气体发生装置来提供检测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22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合金液罐车整车表面喷面漆方法
- 下一篇:一种背负式电动喷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