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成本发酵制备耐有机溶剂蛋白酶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8063.4 | 申请日: | 2012-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1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兵;张峰;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鸿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9/50 | 分类号: | C12N9/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54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成本 发酵 制备 有机溶剂 蛋白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低成本发酵制备耐有机溶剂蛋白酶的方法,是以自己筛选的野生菌株为出发菌种,以太湖蓝藻为氮源,以玉米粉为碳源低成本发酵制备耐有机溶剂蛋白酶的技术方法,发酵制备的蛋白酶最高酶活可达1200U/ml以上,所产耐有机溶剂蛋白酶可广泛应用于洗涤业、丝绸业、食品工业、造纸业、医药业、皮革与脱毛等领域,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蛋白酶是分解蛋白质肽键的一类酶,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全球酶制剂销售总额中,蛋白酶占到60%以上,并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但其广泛的应用受生产成本和酶学特性的制约,因此探索蛋白酶的微生物资源、发酵产酶制备技术、酶学特性的分析等受到全球许多研究者的关注。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常见的蛋白酶在有机溶剂中容易失活,尤其在亲水性有机溶剂中更易失活。另外,一般的耐有机溶剂的蛋白酶的生产菌株的产酶量并不高,而且使用的氮源多为昂贵的蛋白胨、牛肉膏和酪蛋白等,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大规模发酵生产。
蓝藻是影响我国淡水质量的有害藻类,目前太湖治理蓝藻的主要手段是打捞除藻,但造成的次级污染难于处理。蓝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如果我们能探索研究出利用蓝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特性作为原料发酵生产制备耐有机溶剂的蛋白酶,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废弃物,治理太湖打捞出的蓝藻造成的次级环境污染,还能大幅降低发酵制备耐有机溶剂蛋白酶的生产成本问题,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探索终于研究出一种低成本发酵制备耐有机溶剂蛋白酶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发酵制备耐有机溶剂蛋白酶的方法,发明了以太湖蓝藻为氮源、以玉米粉为碳源低成本发酵制备耐有机溶剂蛋白酶相关的种子培养基配方、产酶培养基配方及发酵产酶的技术参数,所制备的耐有机溶剂蛋白酶发酵液粗酶活最高酶活可达1200U/ml以上,所产耐有机溶剂蛋白酶可广泛应用于洗涤业、丝绸业、造纸业、皮革与脱毛等领域,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低成本发酵制备耐有机溶剂蛋白酶的方法,用我们自己筛选的野生菌株为出发菌种,经种子培养和产酶培养发酵制备耐有机溶剂蛋白酶,工艺为:
(1)种子培养
种子培养基:牛肉膏5g/L,鱼蛋白胨10g/L,NaCl 5g/L,pH 7.2;
取250ml的三角瓶若干个,每个装种子培养基50ml,121℃灭菌30分钟,冷却;
在每个装种子培养基50ml的三角瓶中挑取一环菌接入,置于摇床培养,培养条件:温度30℃,转速200r/min,培养10小时即为发酵种子液;
(2)产酶培养
产酶培养基:蓝藻50g/L,玉米粉20g/L,硫酸锌0.15g/L,初始PH=7.0,泡敌1.5ml/L;
注:蓝藻先65℃烘干。
取产酶培养基5升加入到7升发酵罐中,121℃灭菌40分钟,冷却;
按6%的接种量,将300ml发酵种子液加入到含产酶培养基的发酵罐中,
设定发酵参数,,温度30℃,pH 7.0,转速200r/min,通气量1.5,L/min/L,发酵20小时;
(3)脂肪酶液制备
将发酵液用高速冷冻离心机在4℃ 10,800g离心10min的条件下离心,上清液即为脂肪酶粗酶液,工业大生产可用板框滤机压滤替代离心机离心;
(4)脂肪酶活力的测定
酶活力单位定义:1个酶活力单位U为在以下条件下1min释放1μg酪氨酸所需要的酪蛋白酶量;
取粗酶液100μL,加入偶联酪蛋白溶于pH=7.8的50mM Tris-HCl缓冲液且浓度为10g/L的偶联酪蛋白溶液500μL混匀,37℃反应10min,再加入浓度为100g/L的三氯乙酸1.9ml终止反应,反应混合液在10080×g转速下离心15min,小心吸取上清液,加入浓度为40g/L的NaOH 2ml显色,在440nm下比色,并记录吸光度,计算相应的酪氨酸含量。空白对照以水代替酶液进行测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鸿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鸿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80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