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球菌及其在制备(S)-(+)-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酸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76185.X | 申请日: | 201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7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许建和;刘朝红;潘江;郁惠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9/18;C12P7/40;C12R1/01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朱水平;沈利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菌 及其 制备 甲基 丙烷 甲酸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株红球菌(Rhodococcus sp.)ECU 1013,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5911。该红球菌酯酶的制备方法,以及利用该红球菌细胞及其酯酶催化制备(S)-(+)-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S)-(+)-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酸[(S)-(+)-DMCPA]是合成西司他汀的重要手性中间体。西司他汀(Cilsatatin)是由美国默克(Merck)公司开发的肾脱氢二肽酶抑制剂,其本身并无抗菌效果,仅仅作为一种特异性的酶抑制剂;亚胺培南(Imipenem)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备高效的抗菌活性,但易于被肾脱氢二肽酶所破坏。由西司他汀与亚胺培南以1:1比例制成的复合制剂—泰能(Tienam),是第一个成功应用于临床的新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特别适用于由多种病原体所致疾病以及需氧/厌氧菌共同引起的混合感染。目前泰能是用于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同时也是全球畅销药物之一。
西司他汀的结构式如下式所示,该化合物可拆分为三个中间体:(S)-(+)-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酰胺(甲酸)、7-溴(氯)-2-氧代庚酸和L-半胱氨酸。研究表明,西司他汀的主要活性中间体正是(S)-(+)-2,2-二甲基环丙甲酰胺(甲酸)。
西司他汀结构式
根据文献调研,生产(S)-(+)-DMCPA的方法包括两大类:不对称合成法;外消旋体拆分法。对外消旋体进行拆分是许多光学纯手性化合物制备的常用方法,按照目前文献报道,(S)-(+)-DMCPA的拆分制备法又可分为化学拆分法和生物拆分法两类。
1)化学拆分法
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酸的化学拆分,大多是通过光学活性试剂的拆分方法,即利用光学活性的手性试剂与DMCPA反应生成非对映异构的手性酯或盐,它们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相差较大,通过分步结晶将二者分开,然后分别进行水解或酸化,从而实现(±)-DMCPA的分离。所用的化学拆分方法存在很多缺点:一些手性拆分试剂难以得到或价格昂贵,或不易回收利用;一些拆分方法步骤繁琐,通常需要反复多次的结晶,物料损失较大,单次拆分收率较低,大多在20~30%之间。上述这些缺点严重地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应用,正在逐渐被其他更好的方法所替代。
2)生物拆分法
生物拆分法是利用微生物整细胞或其所含的酶作为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催化外消旋体中的一个对映异构体发生反应,而对另一个异构体不起催化作用(或作用很小),从而使两种对映体彼此分开,达到外消旋体拆分的目的。由于该法反应条件温和、低能高效、绿色环保,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采用生物拆分法制备(S)-(+)-DMCPA这种手性酸,一般采用的是水解酶。根据水解酶种类的不同,用于拆分的底物可分为三种:2,2-二甲基环丙烷甲腈、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酰胺和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酸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61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