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柔性衬底的传感器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66330.6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8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冬梅;詹爽;刘明;谢常青;梁圣法;陈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00 | 分类号: | G01N2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柔性 衬底 传感器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柔性衬底的气体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柔性衬底的在常温下检测气体的传感器敏感膜材料的制备方法,该传感器敏感膜材料用于在常温下检测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及氨气。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需要。近几年,传感器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制造出一种轻便,廉价,可大面积制造的传感器势在必行。基于柔性衬底的气体传感器由于其柔韧性等种种优点而使很多问题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从而使其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成为全社会人民关注的焦点,精确检测空气中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及氨气的浓度在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氨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都有不利的影响,而挥发性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是食品变质产生的主要气体,因此,制备一种对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及氨气敏感的传感器膜材料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对此,目前利用聚间氨基苯酚作为敏感材料检测气体往往是经掺杂发烟硫酸、高氯酸或其他一些强酸类溶剂,这是由于聚间氨基苯酚材料本身的导电性比较差,掺杂浓强酸可以提高其导电性;另一方面由于浓强酸自身的酸性比较强,可以打破聚间氨基苯酚分子内氢键,与酚羟基邻位的亚氨基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独立出酚羟基。酚羟基与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及氨气的反应,主要是酚羟基与醇或者是与氨气形成氢键,或者是由于酚羟基的弱酸性,可以和氨气发生反应,从而实现对这些气体的检测。
然而,基于柔性衬底的传感器,强酸的掺杂会对柔性衬底产生一定的腐蚀性,可操作性差。用经氧化处理的碳纳米管和聚间氨基苯酚混合做为敏感膜材料,经氧化处理的碳纳米管可以很好的与聚间氨基苯酚混合并均匀分散在敏感膜的各个区域,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同时,碳纳米管的加入增大了聚间氨基苯酚分子的空间位阻,破坏其分子内氢键,而且氧化处理后的碳纳米管壁连有-COOH,可以和聚间氨基苯酚分子中的亚氨基发生中和反应,进而独立出酚羟基这一反应位点。
总之,碳纳米管的掺杂完全取代了传统的在聚间氨基苯酚中掺入的浓强酸的作用,除此之外,碳纳米管的掺杂还提高了聚间氨基苯酚材料的灵敏度,同时还为应用于柔性传感器提供了可行性。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柔性衬底的在常温下检测气体的传感器敏感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柔性衬底的在常温下检测气体的传感器敏感膜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清洗柔性衬底,在柔性衬底上涂敷光刻胶,然后光刻显影,刻蚀掉部分光刻胶形成电极图形;在形成有电极图形的柔性衬底上依次形成Cr层和Au层,并剥离形成Cr/Au电极;采用浸涂或丝网印刷等方法在已形成Cr/Au电极的衬底上淀积一层掺杂碳纳米管的聚间氨基苯酚薄膜。
上述方案中,所述柔性衬底是PI或PET。
上述方案中,所述在形成有电极图形的柔性衬底上依次形成Cr层和Au层,是采用电子束蒸发或其它镀膜技术在形成有电极图形的柔性衬底上依次形成Cr层和Au层。所述剥离形成Cr/Au电极,是剥离已光刻显影后的柔性衬底上的光刻胶及该光刻胶上的Cr和Au,剥离后剩余的Cr和Au形成Cr/Au电极。
上述方案中,所述掺杂的碳纳米管是经氧化处理过的碳纳米管。所述经氧化处理过的碳纳米管,其功能在于:一方面使碳纳米管能与聚间氨基苯酚同时溶于二甲亚砜或其他可溶的有机溶剂中,实现碳纳米管在聚间氨基苯酚中的均匀分散;另一方面,氧化处理后的碳纳米管侧壁连有-COOH基团,该-COOH基团能与聚间氨基苯酚中的亚氨基反应生成盐,从而破坏聚间氨基苯酚分子中亚氨基和邻位酚羟基形成的氢键,把酚羟基独立出来,为醇类及氨气的检测保留反应位点。
上述方案中,所述聚间氨基苯酚薄膜是掺杂碳纳米管的聚间氨基苯酚,用于在常温下对气体进行检测,其中碳纳米管的掺杂一方面增强聚间氨基苯酚材料的导电性及对气体检测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提高敏感膜在常温下对醇类及氨气的检测灵敏度。所述醇类至少包括甲醇、乙醇或异丙醇。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63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用提升机专用语言模块
- 下一篇: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IC卡电梯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