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限工况汽车动力总成悬置位移和载荷数据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262377.5 | 申请日: | 2012-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7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郭荣;章桐;于钦林;于蓬;裘剡;朱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限 工况 汽车 动力 总成 悬置 位移 载荷 数据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领域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极限工况汽车动力总成悬置位移和载荷数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与生活品质日益提高,人们对汽车性能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等,汽车乘坐舒适性正在成为关注的焦点。其中动力总成的振动对汽车乘坐舒适性的影响最为突出。在悬置系统设计过程中,极限工况时动力总成悬置刚度为非线性,目前在求解悬置位移和载荷时的通常做法是将悬置非线性刚度分段线性化,但由于极限工况下悬置不同主轴方向限位要求各不相同,“三段法”的实际计算比较繁杂,另外“三段法”只考虑三种比较典型的工况,拟合出的曲线为近似结果,在此基础上求解出的动力总成悬置位移和载荷缺乏精度,结果存在较大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快捷、精确、节约设计时间和成本的极限工况汽车动力总成悬置位移和载荷数据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极限工况汽车动力总成悬置位移和载荷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数据采集模块采集极限工况下的外界输入数据、动力总成质心和悬置点位置数据,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器;
2)数据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采集数据,通过查表法确定动力总成的非线性悬置的刚度,计算极限工况动力总成悬置位移和载荷数据,并将计算结果传输给数据输出模块;
3)数据输出模块输出悬置位移和载荷数据,分别用于限位校核和疲劳分析。
所述的外界输入数据包括极限工况下沿着x轴、y轴、z轴的作用力和绕x轴、y轴、z轴的转矩。
所述的计算极限工况动力总成悬置位移和载荷数据的具体步骤包括:
1)建立极限工况下静态载荷施加后动力总成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
KX-F=0
其中,X=(x,y,z,θx,θy,θz)T为广义坐标矢量,x、y、z为三向平动位移,θx、θy、θz为绕x轴、y轴、z轴的旋转位移;K=f(x,y,z,θx,θy,θz)是非线性刚度矩阵,F=(Fx Fy Fz Mx My Mz)T是极限工况下的外界输入矩阵,Fx、Fy、Fz分别为沿着x轴、y轴、z轴的作用力,Mx、My、Mz分别为绕x轴、y轴、z轴的输入转矩;
2)根据动力总成质心的位置计算各悬置点的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23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