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酮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52873.2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6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庞来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博兴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9/54 | 分类号: | C07C69/54;C07C67/10;B01J31/02;B01J31/06;C09D4/02;C09D11/00;C09J4/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275 广东省广州市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羰基 甲基 丙烯酸酯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材料单体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酮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丙烯酸酯与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是合成聚(甲基)丙烯酸酯材料的原材料,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包括涂料、油墨、胶粘剂、聚合物复合材料、医用生物材料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光固化涂料、油墨、胶粘剂中,(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普遍被用作活性稀释单体,降低配方体系粘度同时,还可参与光交联反应,成为光固化交联网络结构的一部分。目前本领域中所使用的(甲基)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主要包括脂肪醇的(甲基)丙烯酸酯、醚醇的(甲基)丙烯酸酯、芳基醇的(甲基)丙烯酸酯等,这些(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对某些辅助高分子材料常常只有较弱的溶解能力,例如氯醋树脂、聚氨酯树脂、EVA树脂等,而光固化涂料、油墨、胶粘剂配方中,出于提高性能的需要,又常常添加某种较大分子量的惰性聚合物,如果丙烯酸酯活性稀释剂溶解力差,将直接导致配方组分混溶性不佳,最终固化性能也较差。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光固化涂料、油墨、胶粘剂应用于塑料基材,包括ABS、PC、PMMA、TPU等,如果丙烯酸酯单体对这些塑料基材具有较好的溶胀侵蚀能力,则光固化界面附着性能将得以明显提高。但是,传统的丙烯酸酯单体均不具备这种性能,光固化涂料、油墨、胶粘剂的配方应用受到限制。
实际工艺生产中,为解决上述问题,往往在配方体系中添加对聚合物溶解、溶胀能力较强的酮类溶剂,包括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提高都行聚合物的溶解性,促进配方互溶,并对塑料基材产生适度侵蚀“烧底”作用,改善光固化膜的附着力等性能。然而,这些传统有机溶剂添加于配方中,带来严重的污染、毒性、气味问题,与光固化技术宣扬的环保特征格格不入,是一种技术上的倒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含有酮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所述含有酮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中具有酮羰基,对聚合物具有较强的溶解力,并且可以参与光固化反应,进入交联网络,不会导致溶剂残留毒性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含有酮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含有酮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应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含有酮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所述含有酮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具有式(Ⅰ)所示结构;
(Ⅰ)
其中,R1和R2独立选自H或CH3。
所述含有酮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α-卤代甲基酮与(甲基)丙烯酸盐为原料,在相转移催化剂及油性有机溶剂的存在下发生取代反应得到;
所述相转移催化剂为聚乙二醇类或季铵盐类相转移催化剂。
以聚乙二醇类为相转移催化剂,其分子量太小,相转移催化活性较差,分子量太高时成固体,不便于分散。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聚乙二醇类相转移催化剂的分子量优选在200~1000之间。这样的聚乙二醇类相转移催化剂适用于固-液或液-液体系。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季铵盐类相转移催化剂优选包含至少一个含有7个碳原子以上的烃基取代基。季铵盐类相转移催化剂更适用于液-液体系。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季铵盐类相转移催化剂更优选为苄基三甲基溴化铵、辛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或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α-卤代甲基酮优选为氯代或溴代的α-卤代甲基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甲基)丙烯酸盐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的碱金属盐、铵盐或季铵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油性有机溶剂优选为甲苯。
所述的(甲基)丙烯酸盐可以使以固体或水溶液的形式参与反应。油性有机溶剂与水不互溶,因此,反应体系可能是固-液或液-液多相体系。相转移催化剂可以促进油相中的α-卤代甲基酮与水相或固相中的(甲基)丙烯酸盐发生取代反应。反应原理如下:
其中,R1和R2独立选自H或CH3。M+表示碱金属离子、铵根离子(NH4+)或四烷基季铵离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博兴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博兴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28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