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下围岩全程安全移动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2790.3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8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7/00 | 分类号: | G01B17/00;G01J5/00;E21F17/18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3 | 代理人: | 孙爱华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围岩 全程 安全 移动 监测 方法 | ||
1.井下围岩全程安全移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行走机构(5)上安装并连接超声波位移监测装置(1)、红外热像仪(2)、地下主控计算机(3)、声光报警装置(4)共同组成全程安全移动监测装置,超声波位移监测装置(1)、红外热像仪(2)与地下主控计算机(3)相连对监测到的围岩位移及红外热像或温度进行实时记录和分析,地下主控计算机(3)与声光报警装置(4)相连通信,行走机构(5)使移动监测装置到达预定位置;
监测步骤如下:
步骤1:通过行走机构(5)使移动监测装置到达预定位置或员工工作区,接通电源和开启移动监测装置,地下主控计算机(3)及声光报警装置(4)之间相互通信,地下主控计算机(3)首先选定监测时间段,然后选定时间段内的监测间隔时间,再设定围岩位移阈值和围岩红外热像温度差阈值,由地下主控计算机(3)控制使超声波位移监测装置(1)、红外热像仪(2)开始监测;
步骤2:通过超声波位移监测装置(1)和红外热像仪(2)对围岩进行监测,得到预定位置围岩实时的超声波测距值及红外热像或温度值,传送给地下主控计算机(3),地下主控计算机(3)程序显示数值并进行分析;
步骤 3:由地下主控计算机(3)的程序计算围岩位移和红外热像温度差并判断其是否超过设定的围岩位移阈值和围岩红外热像温度差阈值,如果超过设定的围岩位移阈值,地下主控计算机(3)程序启动声光报警装置(4)发出预警,如果未超过设定的围岩位移阈值,则返回步骤2继续进行;如果超过设定的围岩红外热像温度差阈值,地下主控计算机(3)程序启动声光报警装置发出预警,如果未超过设定的围岩红外热像温度差阈值,则返回步骤2继续进行;
步骤4:监测时间段结束,通过行走机构(5)移动到下一预定位置或员工工作区进行监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围岩全程安全移动监测方法,包括地下和地面两部分组成的全程安全移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地下部分包括超声波位移监测装置(1)、红外热像仪(2)、地下主控计算机(3)、声光报警装置(4)、行走机构(5),地下交换机(6)、地下无线路由器(7)和地下移动基站(8),地下主控计算机(3)通过地下交换机(6)与地下无线路由器(7)有线连接,地下无线路由器(7)与地下移动基站(8)无线通信相连;
地面监控部分包括地面移动基站(11)、地面无线路由器(12)、地面交换机(13)、地面主控计算机(9)和地面声光报警装置(10),地面移动基站(11)与地面无线路由器(12)无线通信相连,地面无线路由器(12)与地面交换机(13)、地面主控计算机(9)和地面声光报警装置(10)有线连接;
监测步骤如下:
步骤1:将地下交换机(6)与地下无线路由器(7)固定于行走机构(5)上并有线连接,然后将地下主控计算机(3)与地下交换机(6)有线连接实现相互通信;
步骤2:沿地下的巷道、竖井或隧道布置与安装地下移动基站(8),在地面布置与安装地面移动基站(11),将地面无线路由器(12)和地面交换机(13)及地面主控计算机(9)有线连接通信;
步骤3:通过行走机构(5)使移动监测装置到达预定位置或员工工作区;
步骤4:接通电源和开启移动监测装置,地下主控计算机(3)、声光报警装置(4)、地下交换机(6)、地下无线路由器(7)、地下移动基站(8)、地面移动基站(11)、地面无线路由器(12)、地面交换机(13)、地面主控计算机(9)及地面声光报警装置(10)之间通信;地下主控计算机(3)首先选定监测时间段,然后选定时间段内的监测间隔时间,再设定围岩位移阈值和围岩红外热像温度差阈值,由地下主控计算机(3)控制使超声波位移监测装置、红外热像仪(2)开始监测;
步骤5:通过超声波位移监测装置(1)、红外热像仪(2)对围岩进行监测,得到围岩实时的位移超声波测距值及红外热像或温度值,通过通信传送给地下主控计算机(3),地下主控计算机(3)显示数值并进行分析;
步骤6:由地下主控计算机(3)分别实时显示指定间隔时间的超声波测距监测数据和红外热像最高温度数据并绘制出曲线图;
步骤7:由地下主控计算机(3)程序计算围岩位移和红外热像温度差并判断其是否超过设定的围岩位移阈值和围岩红外热像温度差阈值,如果超过设定的围岩位移阈值,计算机程序启动声光报警装置(4)发出预警,如果未超过设定的围岩位移阈值,则返回步骤6继续进行;如果超过设定的围岩红外热像温度差阈值,计算机程序启动声光报警装置(4)发出预警,如果未超过设定的围岩红外热像温度差阈值,则返回步骤6继续进行;
步骤8:通过通信,地面主控计算机(9)程序显示实时采集的监测数据和图形,同样由地面主控计算机(9)程序判断是否达到设定的监测数据变化阈值,然后确定是否启动地面声光报警装置(10)发出预警;
步骤9:监测时间段结束,通过行走机构(5)移动到下一预定位置或员工工作区进行监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下围岩全程安全移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机构(5)为无轨手控行走、无轨遥控行走、有轨手控行走和有轨遥控行走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279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用的座椅锁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图形化纳米多孔铜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