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在审
申请号: | 201210252465.7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8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新 |
主分类号: | F16H35/00 | 分类号: | F16H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王新生 |
地址: | 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七一中***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力 起动 循环 机电 能量 增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固有的结构形式,齿轮啮合等造成的无用功较多,使得齿轮机械在使用中的机械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串齿组合式新构造形式的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包括电器电路部分等结构组成的一种新型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提高齿轮啮合等的机械效率,即有用功与总功之比的更高提升,进而实现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能自循环做功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包括安装在齿轮箱底板上的驱动齿轮(也称小齿轮)和传动齿轮(也称大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的组成包括:
第1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
第1部分轮齿,通过第1部分轮齿固定轴72设置在所述第1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上;
载体1;分别设置在所述第1部分轮齿固定轴72的两端;
第2部分轮齿用轴承座56,
第2部分轮齿,通过第2部分轮齿固定轴76安装在所述第2部分轮齿用轴承座56上。
所述载体1包括:
安装在载体1上的第1段轨道固定槽2内的第1段轨道8,安装有第1滑动块12,所述第1滑动块12上固定安装有定位滑动滚轮64,所述第1滑动块与载体1之间安装有回位弹簧74,
安装在载体1上的第2段轨道固定槽4内的第2段轨道10内,安装有第2滑动块16,所述第2滑动块16上固定安装有定位滑动滚轮64,
与所述第1滑动块12和所述第2滑动块16连接的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其上设置有轴承65和轴承盖66。
所述第1部分轮齿包括:
第1轮齿增距叶片25,与所述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连接,其上设置有滚轮式轮齿62,
第1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
增距滚轮固定支架38,固定安装在所述第1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上,
固定安装在增距滚轮固定支架38上的连接臂42,安装有增距滚轮68,该增距滚轮68与所述第1轮齿增距叶片25上的叶片边缘轨道28啮合,
安装在所述增距滚轮固定支架38上的增距杠杆45,增距杠杆45的阻力臂端的滚轮70应与各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上的叶片边缘轨道24啮合,所述增距杠杆45支点位置处安装有轴承69,其动力臂端安装有滚轮71,
限位滚轮支架49,安装在各第1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上,
限位滚轮用轴承座50,其上通过锁片固定安装有滚轮67所述滚轮67与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上的叶片边缘轨道24啮合,
第1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3,固定安装在第1部分轮齿一端的第1部分轮齿固定轴72上。
回位弹簧74,其一端固定连接在第1滑动块12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载体1上。
所述第2部分轮齿结构包括:
安装在齿轮箱底板上的第2部分轮齿用轴承座56,
第2部分轮齿增力叶片52,固定在第2部分轮齿固定轴76上,并通过第2部分轮齿固定轴76和第2部分轮齿轴承座用轴承盖59,轴瓦78固定安装在设定使用的各第2部分轮齿用轴承座56上,
安装在所述第2部分轮齿固定轴76一端的第2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7,与所述第1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3啮合。
所述传动齿轮包括:
叶片式轮齿用轴承座83;
叶片式轮齿79,通过叶片式轮齿固定轴89固定安装在所述叶片式轮齿用轴承座83上,且其过渡轨道段80、轨道做功部分81分别与所述驱动齿轮上的滚轮式齿轮62啮合。
所述滚轮式轮齿62啮合做功时在驱动齿轮旋转扭矩带动下,通过第1轮齿增距叶片25上的叶片边缘轨道做功部分29的斜面和连接臂42上固定安装的增距滚轮68的共同作用下随驱动齿轮旋转方向向下移动距离,并带动其上固定安装的滚轮式轮齿62随驱动齿轮旋转方向向前移动距离增大了旋转角度,使滚轮式轮齿62在啮合做功时的旋转角度大于了驱动齿轮自身的旋转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新,未经陈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24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