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柔性线路板及其应用的软管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6493.X | 申请日: | 2012-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8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文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科顺分析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3/00 | 分类号: | F21V23/00;F21V19/00;F21S4/00;H05K1/18;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汉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55 | 代理人: | 田子荣;石仁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柔性 线路板 及其 应用 软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柔性线路板及其应用的软管灯。
背景技术:
现有的LED柔性线路板,如图1所示,通常包括长条状主板体01,LED02直接设于长条状主板体01的长边和宽边所构成的表面上。该LED柔性线路板,存在如下缺陷:1、因LED直接设于长条状主板体的长边和宽边所构成的表面上,故仅在长条状主板体的长边和宽边所构成的表面上形成发光面,而对于长条状主板体长度方向上的上侧面则无法形成发光面。
公告号为CN1295459C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软管灯改良结构,但其存在如下缺陷:1、因上述所述的现有LED柔性线路板,仅在其长条状主板体的长边和宽边所构成的表面上形成发光面,当LED柔性线路板按宽边竖起方式设置时,其发光面位于左侧或右侧,故无法用上述所述的现有LED柔性线路板替换设置于该软管灯改良结构的芯线内的传统插脚式LED灯珠,以形成向上发光的发光面。2、退一步讲,即使用现有的LED柔性线路板替换设置于该软管灯改良结构的芯线内的传统插脚式LED灯珠,并形成向上发光的发光面,则所述现有的LED柔性线路板必须以宽边按水平方式设置,但LED柔性线路板的宽边水平设置后,又带来新的问题,即软管灯的侧面在弯曲时,因宽边水平设置的LED柔性线路板,LED柔性线路板板体及其内部电源线位于不同弯曲半径上,延伸长度不相同,造成软管灯侧面不易弯曲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改变发光面的LED柔性线路板。
一种LED柔性线路板,包括长条状主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状主板体于其一长边上延伸出若干间隔排列的、可弯折的侧板体,且各侧板体上设有与主板体电连接的LED。
本发明之LED柔性线路板,因其长条状主板体于其一长边上延伸出若干间隔排列的、可弯折的侧板体,且各侧板体上设有与主板体电连接的LED,故当弯折所述侧板体时,可以改变LED柔性线路板的发光面,使长条状主板体长度方向上的上侧面也可形成发光面,结构简单。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主板体上也设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LED,即在主板体上也形成发光面,形成多面发光的LED柔性线路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板体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正、负电源线,所述侧板体上设有连接于正、负电源线之间的电连接线,所述侧板体上的LED连接于所述电连接线上,结构简单。
作为上述方案的再一步改进,所述主板体上还间隔设有若干电阻,所述每一侧板体上的电连接线的一端通过一电阻与主板体上的一电源线电连接,而电连接线的另一端则直接与另一电源线电连接,结构简单。
作为上述方案的再一步改进,所述主板体上的LED连接于正、负电源线之间,结构简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管灯,其可用LED柔性线路板替换设置于芯线内的传统LED灯珠,并形成向上发光的发光面,且其侧面易于弯曲。
一种软管灯,包括埋设有导线的长条形芯线及包覆该芯线的包覆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内设置有与其导线电连接的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LED柔性线路板,所述柔性线路板的侧板体相对主板体弯折设置。
本发明之软管灯,因其长条状主板体于其一长边上延伸出若干间隔排列的、可弯折的侧板体,且各侧板体上设有与主板体电连接的LED,故当弯折所述侧板体、且主板体按宽边竖起方式设置于软管灯的芯线内时,可以改变LED柔性线路板的发光面,并形成向上发光的发光面,故可替换现有软管灯中设置于芯线内的传统插脚式LED灯珠,结构简单。另,因其LED柔性线路板的侧板体是间隔设置的,即相邻侧板体之间是不连续的,不会对弯曲造成任何阻碍,故本软管灯的侧面易于弯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科顺分析测试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科顺分析测试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64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植栽容器及配合其使用的养耕共生结构
- 下一篇:弹性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