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涂布型透明导电膜结构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27467.0 | 申请日: | 2012-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5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巧宁;陈玉铃;陈翠姬;陆龙翔;张建成;钱雨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远东新世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5/14 | 分类号: | H01B5/14;H01B13/00;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艾晶;周春发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大***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涂布型 透明 导电 膜结构 及其 应用 | ||
1.一种涂布型透明导电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材层;
一色度调整层,上述色度调整层以湿式涂布制程形成于上述基材层上;以及
一透明导电层,上述透明导电层位于上述色度调整层上,其中,上述色度调整层的折射率大于上述透明导电层的折射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型透明导电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材层一具有可塑性的聚合物基材,其中,上述基材层选自下列族群之一或其组合: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acrylic acid methyl ester);PMMA]、三醋酸纤维TAC(Triacetyl cellulose)、聚环烯烃高分子(Cyclo Olefin Polymer;COP)、聚酰亚胺PI(Polyimide)、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型透明导电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色度调整层的折射率是1.5~1.8,其中该透明导电层的折射率是1.3~1.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型透明导电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导电层选自下列族群之一或其组合:奈米碳管(carbon nano tube;CNT)与导电高分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布型透明导电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电高分子是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poly(styrenesulfonate);PEDOT/PSS]。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型透明导电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透明导电层的阻值是100~4000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型透明导电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色度调整层的组成包含:压克力单体、与金属氧化物,其中上述的金属氧化物选自下列族群之一或其组合:氧化锆、二氧化钛、氧化锌、ITO、氢氧化铝、氧化铌(Nb2O5)、五氧化二钽(Ta2O5)、五氧化二钒(V2O5)。
8.一种具有涂布型透明导电膜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透明导电膜,上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包含第一基材层、第一色度调整层、与第一透明导电层,其中该第一色度调整层的折射率大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折射率;
一第二透明导电膜,上述第二透明导电膜藉由一黏接层贴合于该第一透明导电膜,上述第二透明导电膜包含第二基材层、第二色度调整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其中该第二色度调整层的折射率大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折射率;
一引绕电路;以及
一电路软板,该引绕电路的一端分别电性耦合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该引绕电路的另一端电性耦合于该电路软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涂布型透明导电膜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包含复数个几何导电图案与复数个第一轴向线形导电图案,该第二透明导电层包含复数个几何导电图案与复数个第二轴向线形导电图案,在贴合该第一透明导电膜与该第二透明导电膜时,该些第一轴向线形导电图案与该些第二轴向线形导电图案彼此垂直相交,且第一透明导电层的该些几何导电图案不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该些几何导电图案重叠。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涂布型透明导电膜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引绕电路是导电油墨。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涂布型透明导电膜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色度调整层与该第二色度调整层的折射率是1.5~1.8,其中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折射率是1.3~1.6。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涂布型透明导电膜的触控模组,其中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选自下列族群之一或其组合:奈米碳管(carbon nano tube;CNT)与导电高分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远东新世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远东新世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746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树脂密封装置以及树脂密封体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介质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