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离线可视化业务开发生成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24772.4 | 申请日: | 2012-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9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王瑞锦;倪伟伟;张婷婷;白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9/44 | 分类号: | G06F9/4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温利平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移动 互联网 离线 可视化 业务 开发 生成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离线可视化业务开发生成器。
背景技术
当前,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在呈爆发性增长趋势,这些业务涉及到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如社交网络,手机支付,互动娱乐,电子商务等等。
对于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开发来说,用户差异化的需求,促使业务长尾被拉粗;移动互联网业务比以前更加重视创新和业务体验;大量中小机构甚至草根也开始进行业务创新的研发;业务上线周期不断被缩短。
同时,随着互联网、通信和IT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能力层出不穷、升级和更新频繁,用户对各种网络能力的融合,以及移动互联网融合混搭的需求越来越多,需要更为快速轻便地进行移动互联网业务创新,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产品。
现有技术中,面向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开发生成器开发门槛高、代价大,调测周期长。而移动互联网业务更加丰富,更轻量化,开发者应注重于业务创新逻辑本身,而非陷于复杂的业务开发和调测过程,因此,对可视化的基于组件的业务创建环境和业务调测环境,即业务开发生成器提出了要求,以支持完善便捷的业务开发生成。
文献(X.Zhai,H.Zou,F.Yang.SCE in the Service Support Environment of the New Generation.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CT 2003),IEEE,Beijing:1683~1686)指出,传统的业务开发生成器都是封闭的,并提出与底层网络细节无关的开放业务开发生成器。虽然保证了业务开发提供的开放性,但对业务的管理和生成还是属于集中式的,且没有实现可视化,导致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开发周期的延长和开发难度的增加,开发者开发新业务的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业务开发生成器的不足,提供一种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离线可视化业务开发生成器,实现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可视化开发生产,加快开发速度,降低开发者的门槛,让开发者从技术实现的泥潭中抽身而出,将更多精力投注于业务处理过程的设计,以提高开发者开发新业务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面向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离线可视化业务开发生成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项目管理模块,该模块以树状结构组织、显示每个项目所包含的组件、接口、连接以及数据类型,其中一个项目对应一个移动互联网业务,用于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设计,包括对项目中的组件、接口、连接以及数据类型的创建、添加、删除以及建立它们之间关系的操作;
一可视化设计模块,用于组件、接口的可视化设计,得到组件、接口的描述信息;
一属性编辑模块,用于组件、接口、连接、数据类型的属性编辑,得到它们的属性描述信息;
一组件库管理模块,用于组件、接口、连接、数据类型的添加、删除、分类、出入库、检索的管理功能;
一项目工程导出模块,用于将项目管理模块中的一个项目中的组件、接口、连接以及数据类型导出为项目规范的插件或可运行的APP;
可视化设计模块、属性编辑模块对业务设计创建或添加组件、接口、连接、数据类型进行可视化设计,即显示和编辑,得到它们的描述信息;项目管理模块将项目中的组件、接口、连接、数据类型的描述信息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保存到项目文件中,或通过项目工程导出模块导出为项目规范的插件或可运行的APP;
同时,项目管理模块还可以读取项目文件,得到业务所包含的组件、接口、连接以及数据类型的描述信息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可视化设计,然后再保存到项目文件中,或通过项目工程导出模块导出为项目规范的插件或可运行的APP;
组件库管理模块在项目管理模块的管理下,将业务设计中的组件、接口、连接、数据类型的描述信息保存,即添加到组件库文件中或业务设计过程添加组件、接口、连接、数据类型时,读取组件库文件中相应的组件、接口、连接、数据类型的描述信息在可视化设计模块、属性编辑模块进行显示和编辑。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47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