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整转动轴承内环与外环的转动方向及速度的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11700.6 | 申请日: | 201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1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复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复建 |
主分类号: | F16C41/00 | 分类号: | F16C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48 | 代理人: | 徐林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整 转动 轴承 内环 方向 速度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动机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调整转动轴承内环与外环的转动方向及速度的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转动机构的组成包括:1.接触式转动轴承含轴及转动轴承,轴承包含滚珠轴承、滚柱轴承或滚针轴承等;2.非接触式转动轴承含轴及液压轴承、轴及空气轴承等。在正常操作的情况下,接触式轴承摩损问题较常发生,而在非接触式轴承中由于使用较高粘性液体、较高压气体,故需定期更换流体、防漏垫片及密封件。
为了维持转动系统的刚性及精度要求,其轴与转动轴承内面接触处需密合,使二者没有相对移动。转动轴承外面也需与支撑架密合,使二者没有相对移动。
在有些应用上,支撑架为固定不动的,仅轴转动。此种情况转动轴承内的内环随着轴转动,而外环不动。另外有些应用则相反,轴固定不动,而支撑架转动。此种情况转动轴承内的外环随着支撑架转动,而轴与内环不动。
虽然传统技术的转动机构对系统刚性与精度的要求都可满足,然而在接触式转动轴承的应用中,却无法避免滚动组件的内磨损,在内磨损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及时更换轴承,费时费力,特别是在重型设备的更换时尤为明显。在非接触式转动轴承的应用中,对于高负荷设备必需使用较高粘性液体或较高压气体,故需定期更换流体、防漏垫片及密封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传统接触式转动轴承中滚动组件容易出现内磨损的问题,提供一种调整转动轴承内环与外环的转动方向及速度的机构,使得转动轴承内与滚动组件接触的内环和外环做方向相反,二者线性速率与滚动组件切线速率相等或趋近相等的转动,从而减少滚动组件的滑动,增加滚动组件的滚动,减少转动轴承内的摩擦耗损;而针对非接触式转动轴承,使得转动轴承的内环和外环做方向相同,二者线性速率相等或趋近相等的转动,从而增加流体(可为气体或液体)层流速度,减少流体的内剪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调整转动轴承内环与外环的转动方向及速度的机构,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基座103,贯穿基座103的主轴承组100,安装于基座103上且位于主轴承组100四周的多个支撑转动轴承104,105,106以及传动机构;
所述主轴承组100包括至少一个主轴承101,此主轴承101包括内环101E、外环101A及多个滚动组件101D,所述内环101E与轴102连接;所述主轴承组100安装有传动机构,使外环101A与内环101E做方向相反、二者线性速率与滚动组件101D切线速率相等或趋近相等的转动。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为马达及转速传感器。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为传输皮带。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为齿轮组。
其中,所述主轴承为滚珠轴承、滚柱轴承或滚针轴承。
一种调整转动轴承内环与外环的转动方向及速度的机构,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基座103,贯穿基座103的主轴承组130,安装于基座103上且位于主轴承组130四周的多个支撑转动轴承104,105,106以及传动机构;
所述主轴承组130包括至少一个主轴承131,此主轴承131包括内环111、外环112及流体115,所述内环111与轴102连接;
所述主轴承组130安装有传动机构,使外环112与内环111做方向相同、二者线性速率相等或趋近相等的转动。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为马达及转速传感器。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为传输皮带。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为齿轮组。
其中,所述主轴承为液压轴承或空气轴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在传统的转动轴承中增设传动机构,使得轴承的内环和外环做适当的转动,在接触式轴承的应用中,从而减少滚动组件的滑动,增加滚动组件的滚动,减少轴承内的摩擦耗损,达到延长其寿命的目的;在非接触式轴承的应用中,使内环与外环中间的流体产生等向移动,增加流体层流速度,减少流体内流层间的剪力,降低对其保养的要求,因而减少定期更换流体、更换防漏垫片及密封件的次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接触式转动轴承与齿轮组合机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接触式转动轴承与齿轮组合机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接触式或非接触式支撑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接触式或非接触式支撑轴承的结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接触式主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接触式主轴承的结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复建,未经刘复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17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