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豌豆孢囊线虫特异性RAPD标记和SCAR标记快速分子检测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200468.6 申请日: 2012-06-14
公开(公告)号: CN102690825A 公开(公告)日: 2012-09-26
发明(设计)人: 彭德良;亓晓莉;彭焕;黄文坤;丁中;贺文婷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5/11 分类号: C12N15/11;C12Q1/68
代理公司: 北京兆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3 代理人: 胡敬红
地址: 100193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豌豆 孢囊 线虫 特异性 rapd 标记 scar 快速 分子 检测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涉及豌豆孢囊线虫特异性RAPD标记全序列、特异性SCAR标记引物序列及豌豆孢囊线虫SCAR标记快速分子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豌豆孢囊线虫(H.goettingiana Liebscher,1892),是欧洲一些国家中侵染豌豆的主要病害。目前已在欧洲、非洲、前苏联和地中海地区有分布,美国也有报道,但是相关分布范围较小。豌豆孢囊线虫在我国的分布和传播正在调查中,目前在青海,湖北,四川等地均有为害大豆的发现。豌豆孢囊线虫的寄主主要为豆科的豌豆(PisumsativumL.),蚕豆(Viciafaba),野豌豆(Viciaspp.),大豆(Glycines max),小扁豆(Lens sculenta)等(Winslow R D.Provisional lists of host plants of some root eelworm(Heterodera spp.).Annals of Applied Biology 1954,41:591-605),此外还可寄生野草寄主,寄主范围相对较窄。通常进行3-6年轮作就可降低豌豆孢囊线虫种群水平不对寄主构成危害,但必须严格控制野草寄主(Di Vito M,Greco N.The pea cyst nematode.In:Lamberti,F.& Taylor,C.E.(Eds).Cyst nematodes.New York & London,Plenum Press 1986,321-332)。被侵染的豌豆植株会矮化,叶片变黄,根部分支减少,不能开花或者花过早脱落,同受大豆孢囊线虫侵染的大豆一样,豌豆的根部发育不良。豌豆孢囊线虫完成一代大约需要3-15周,时间随着土壤温度的改变而变化。含有卵的孢囊即使在无寄主的条件下也能存活12年。豌豆孢囊线虫侵染后,豌豆开花期表现出矮缩黄萎,豌豆孢囊线虫抑制豌豆根瘤的形成和固氮作用,从而使豌豆产量降低,同时还可导致植株对土壤中一些对根部为害的菌类敏感,从而造成线虫与菌类的复合侵染。

目前豌豆孢囊线虫的鉴定大部分仍然依赖于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豌豆孢囊线虫的孢囊与其近缘属种的孢囊形态类似,形态学鉴定耗时、需要很熟练的技术作为基础,并且需要专门从事分类的人员来完成,因此豌豆孢囊线虫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不适用于大规模的样品检测且不能有效的调查豌豆孢囊线虫的分布和扩散。

为了弥补形态学鉴定的不足,快速、准确的对农作物孢囊线虫进行鉴定和检测,分子检测技术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成功的DNA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使得直接扩增DNA成为可能,在PCR基础上还产生了各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例如RFLP,RAPD,AFLP,Real-time PCR,SSR等。这些分子标记和检测技术都成功的应用到植物寄生线虫特别是农作物孢囊线虫的分类鉴定和检测过程中。

各种分子标记检测技术各有利弊,在这些分子标记中,RAPD标记(Random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的优点在于所需DNA量极少,要求设备也相对简单。在植物寄生线虫的分子检测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RAPD标记由Williams等和Welsh等两个研究小组在1990年发现。随着RAPD技术的应用,RAPD的缺点也凸显出来,由于RAPD引物非常短,只有十个碱基,退火温度也较低,如果PCR体系变化,或者仪器变化,重复性会变差,而且易产生非特异性的条带。为了弥补这一不足,Paran和Michelmore于1993年提出可以将其转为SCAR(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标记(Paran I,Michelmore R W.Development of reliable PCR-based markers linked to downy mildew risistence genes in lettuce.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3,85:985-993.),并应用到了快速分子检测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04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