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阻尼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7087.7 | 申请日: | 201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9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濑户康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主分类号: | F16F9/10 | 分类号: | F16F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李家浩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封入粘性流体的外壳内能旋转地支撑转子,并使粘性流体的流动阻力相对于转子的旋转进行作用的旋转阻尼器。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下述旋转阻尼器:具备具有封入粘性流体的液室的圆筒状的外壳、在外壳内被能旋转地支撑的转子,利用粘性流体的阻力降低转子的旋转。转子具备一端容纳在液室内且另一端向外壳的外部突出的转子轴、从转子轴的位于液室内的部分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叶片(转子叶片)(例如,专利文献1)。转子轴的另一端(外端)与用于降低旋转的旋转部件(齿轮等)连结。在转子旋转时,粘性流体通过形成在叶片和外壳内壁之间的通道,此时的粘性流体的流动阻力作为旋转阻力作用在转子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47583号公报
以上的旋转阻尼器产生的阻力根据形成在叶片和外壳内壁之间的通道的截面积变化。因此,转子和外壳的尺寸精度对旋转阻尼器产生的阻力产生影响。但是,在转子及外壳上应用树脂成型品等,存在难以高精度地形成的场合。因此,难以使旋转阻尼器产生的阻力以预期的值恒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容易使阻力以预期的值恒定的旋转阻尼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一种旋转阻尼器1,其具有:具有封入粘性流体的液室10的阻尼器外壳2;以及转子3,其具备内端24能旋转地容纳在上述液室内,外端25从上述阻尼器外壳突出的转子轴21、及设在上述转子轴的配置在上述液室内的部分上的叶片22,形成为筒状的具有挠性的挠性部件40从上述转子轴的径向覆盖在上述叶片上,上述挠性部件的在上述转子轴径向上的外端部与上述阻尼器外壳的内表面16滑动接触。
根据该结构,设在叶片上的挠性部件与阻尼器外壳的内表面接触,在转子旋转时,挠性部件挠曲而形成粘性流体流过的通道。因此,能够在制品间使粘性流体流过的通道的大小为大致一定。即,即使在阻尼器外壳或转子上产生尺寸误差,挠性部件也吸收该误差而使粘性流体流过的通道的大小一定。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的特征在于,上述叶片具有朝向上述转子的一个旋转方向的正面部33和朝向与上述一个旋转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旋转方向的背面部34,上述挠性部件配置在上述正面部侧的部分41的外端部45与上述阻尼器外壳的内表面滑动接触,配置在上述背面部侧的部分的外端部从上述阻尼器外壳的内表面离开,在上述叶片上形成连通上述叶片的上述背面部的未被上述挠性部件覆盖的第一部分和上述叶片的上述正面的被上述挠性部件覆盖的第二部分的液道35,在上述粘性流体从上述第一部分通过上述液道供给到上述第二部分时,由于上述粘性流体,上述挠性部件的配置在上述正面部侧的部分在离开上述正面部的方向上变形,上述挠性部件的配置在上述正面部侧的部分的外端部向上述转子轴的径向内侧位移,从上述阻尼器外壳的内表面离开。
根据该结构,根据转子的旋转方向,旋转阻尼器产生的阻力变化。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的特征在于,上述挠性部件的配置在上述正面部侧的部分与配置在上述背面部侧的部分相比,在上述转子轴径向上的宽度大。
根据该结构,挠性部件在配置在正面部侧的部分的外端部与阻尼器外壳的内表面滑动接触,在配置在背面部侧的部分的外端部从阻尼器外壳的内表面离开。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的特征在于,上述挠性部件的配置在上述正面部侧的部分的在上述转子轴径向上的内端部与上述叶片或上述转子轴结合。
根据该结构,根据粘性流体向第二部分的供给,配置在挠性部件的正面部侧的部分的外端部向转子轴的径向内侧位移。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的特征在于,上述叶片具有朝向上述转子的一个旋转方向的正面部33、朝向与上述一个旋转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旋转方向的背面部34,上述挠性部件的配置在上述正面部侧的部分41及配置在上述背面部侧的部分42的至少一方与上述阻尼器外壳的内表面滑动接触,在上述叶片上形成连通上述叶片的上述背面部的未被上述挠性部件覆盖的第一部分、上述叶片的上述正面部的被上述挠性部件覆盖的第二部分的液道35,在上述挠性部件的与上述第二部分对应的部分上形成有由切口72切出的襟翼71,上述襟翼在上述转子在上述一个旋转方向上旋转的场合,被上述粘性流体推压且与上述叶片的上述第二部分抵接而封闭上述液道,另一方面,上述襟翼在上述转子在上述另一个旋转方向上旋转的场合,被从上述第一部分通过上述液道供给到上述第二部分的上述粘性流体推压而打开上述液道。
根据该结构,根据转子的旋转方向,旋转阻尼器产生的阻力变化。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利富高,未经株式会社利富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70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