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致动缸的缸体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5877.1 | 申请日: | 201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9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超;李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3/06 | 分类号: | B29C63/06;B23P15/00;B29C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施娥娟;桑传标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致动缸 缸体 制造 方法 | ||
1.一种致动缸的缸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形成内衬层步骤:形成内衬层(1);以及
结合步骤:采用干法缠绕工艺将预浸有半固态基体树脂的第一纤维材料缠绕在所述内衬层(1)的外部,以使得通过第一纤维材料和基体树脂形成的第一纤维复合材料层(2)结合到所述内衬层(1)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缸的缸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缠绕所述第一纤维材料时,所述第一纤维材料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缸体的轴向之间的角度为70°至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缸的缸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材料为单向带的形式或编织布的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缸的缸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形成内衬层步骤中,通过金属材料形成所述内衬层(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缸的缸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结合步骤之前,先在所述内衬层(1)外涂覆粘接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缸的缸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材料为碳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缸的缸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纤维复合材料层(2)外部形成第二纤维复合材料层(4)。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致动缸的缸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内衬层步骤包括:
提供大致为中空圆柱形的内衬坯材;以及
机加工工序:通过机加工的方式将所述内衬坯材的部分厚度减薄,以使得所述内衬层(1)形成为包括中间部(11)和分别位于该中间部(11)两侧的两个端部(12),所述中间部(11)的厚度小于所述端部(12)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致动缸的缸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加工工序中,还使得每个所述端部(12)与所述中间部(11)之间形成过渡部(13),所述过渡部(13)的厚度从所述端部(12)的厚度过渡到所述中间部(11)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致动缸的缸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加工工序中,还使得所述过渡部(13)形成为包括斜坡部(131)和设置在该斜坡部(131)上的凸起部(132),所述斜坡部(131)的厚度从所述端部(12)的厚度逐渐均匀地过渡到所述中间部(11)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致动缸的缸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内衬层步骤还包括:喷砂工序,在所述机加工工序形成的所述内衬层(1)的外表面进行喷砂处理,以提高内衬层(1)的外表面的粗糙度。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致动缸的缸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形成内衬层步骤中,还在所述内衬层(1)的端部(12)形成油口和/或连接螺纹;
在所述结合步骤中,将所述第一纤维复合材料层(2)结合在所述内衬层(1)的中间部(11)和过渡部(13)的外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致动缸的缸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密封步骤:在所述内衬层(1)的端部(12)与第一纤维复合材料层(2)和/或第二纤维复合材料层(4)接缝处的外表面涂覆密封胶。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致动缸的缸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真空固化成型步骤:将述内衬层(1)以及结合在该内衬层(1)的外部的第一纤维复合材料层(2)在真空条件下加热,以使得所述缸体固化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587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等离子除藻装置
- 下一篇:顶装式阀体横向孔加工用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