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持续增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0363.7 | 申请日: | 2012-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1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志元 |
主分类号: | F04B1/047 | 分类号: | F04B1/04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持续 增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给水持续增压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的给水增压的装置比较少,一般多为增压泵,增压泵的工作原理为先将增压泵内充满液体,然后启动离心泵,叶轮快速转动,叶轮的叶片驱使液体转动,液体转动时依靠惯性向叶轮外缘流去,同时叶轮从吸入室吸进液体,在这一过程中,叶轮中的液体绕流叶片,在绕流运动中液体作用一升力于叶片,反过来叶片以一个与此升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于液体,这个力对液体做功,使液体得到能量而流出叶轮,这时液体的动能与压能均增大。
我们现实中经常用到的打气筒是一个简单的单向阀,当拉杆往上提时,此时装在拉杆下端的皮碗收缩,空气即从气筒盖上的小孔(有的没有孔,则是从拉杆与盖的间隙较大处进入)进入气筒内,这时将拉杆往下压时,皮碗扩张而贴紧气筒内壁将空气往下压。气体只能从气筒底部一个小孔眼顶上小铁珠(有的是用小铁片)顺着皮管进入轮胎的气门。而当第二次再将拉杆往上提时,皮碗再度收缩,此时小铁珠落下,关闭小孔,使第一次还没有完全注人轮胎内的空气,不会因此而被抽出。本发明在于结合打气筒的原理,来实现一种简便的可以持续给水增压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水持续增压装置,它的结构简单易行,成本低廉,而且可以有效的给水持续增压。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持续增压装置,它包括一进水盖,一出水盖,以及设置于所述进水盖和出水盖之间的密封空间内的增压装置,所述进水盖设置有至少一进水口,所述出水盖设置有至少一出水口,所述增压装置包括一转动轴以及复数个增压水管,所述转动轴上设有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侧面连接所述复数个增压水管,所述增压水管环绕所述连接件且垂直于所述连接件的侧面,所述增压水管均匀排列,且相邻两增压水管之间的空隙进行密封设置;
所述增压水管内设置有伸缩活塞,所述伸缩活塞包括活动节、活塞杆、活动增压块,所述活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活动节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活动节可沿与连接件旋转方向相对应的方向摆动,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增压块,所述活动增压块可沿与活动节摆动方向一致的方向进行摆动,所述活动增压块与增压水管的内径相对应,所述活动增压块的直径大于所述活塞杆,所述转动轴与增压水管之间的空隙通过密封件进行密封,且所述转动轴的一端穿过所述进水盖连接于一旋转电机,所述增压水管面向进水盖的一侧的头尾两端均设置有进水孔,面向出水盖的一侧的头尾两端均设置有出水孔,所述进水孔设置为第一单向进水阀,所述出水孔设置为第一单向出水阀,所述增压水管的头尾两端均密封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上设有一连接件进一步包括:所述转动轴包括直管段和至少一设置于直管段中间呈U形结构的弯曲段,所述转动轴上弯曲段的位置环设有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一圆柱状。
进一步的,所述增压水管的排列进一步包括:所述增压水管均匀排列为前后两排,且前后两排的增压水管互相交错排列,相邻的两增压水管之间浇筑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增压水管的排列进一步包括:所述增压水管均匀排列为一排,且相邻的两增压水管之间浇筑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排列为一排的增压水管为6-8个。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与增压水管之间的空隙通过密封件进行密封进一步包括:所述连接件与增压水管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将转动轴与增压水管之间的空隙密封,且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密封件、进水盖连接于一旋转电机,另一端则通过一轴承座连接于第二密封件。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盖的进水口设置为第二单向进水阀,所述出水盖的出水口设置为第二单向出水阀。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通过旋转电机、转动轴、增压水管的配合来实现给水的持续增压,所述旋转电机带动所述转动轴进行旋转,从而转动轴通过连接件带动了连接到该连接件上的各个伸缩活塞的运动,从而实现伸缩活塞在增压水管内的拉出和推进,使得水通过进水盖进去后,分别通过各个增压水管的进水孔进去,再通过出水孔出来,汇聚到出水盖的一侧,形成高压水,因为旋转电机不停的转动,所以转动轴就带动伸缩活塞不断的做拉出和推进的运动,从而实现不断的给水增压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志元,未经林志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03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材质图文效果模内装饰工艺
- 下一篇:一种大型工件内部结构探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