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铅镧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0327.0 | 申请日: | 2012-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4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徐玉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东日电器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8 | 分类号: | H01M4/68;H01M10/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秀梅 |
地址: | 362121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蓄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铅镧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二次电源,其种类很多、用途广泛,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行业里广泛使用,如电动汽车、船舶、飞机、动力机械等。在众多的蓄电池种类中,铅酸蓄电池是普及最广泛的一种,我国第一代铅酸蓄电池的极板采用铅锑合金,其锑的含量约7%故也可称铅锑蓄电池。由于锑的氢超电势较低,加速了在蓄电池不用时容易长生自放电,负极的铅自动与硫酸作用生成PbS04和氢带走电液产生的酸雾,对环境的污染大,正极的PbSO2-S板栅的铅自动作用生成PbSO4,随着硫酸晶体的不断长大,电容量和使用寿命缩短,因此蓄电池不用时也要加水、补充充电的经常维护保养。第二代铅酸蓄电池在负极铅板栅上采用铅钙合金,不用锑以提高氢超电势、减少自放电,另外把负极设计成过量的,使过充电时只有正极出氧,他将被负极的铅逐渐吸收,减少出气量同时减少了水的损失。第二代铅酸蓄电池比第一代蓄电池技术进步了很多,但求高仍存在着比特性低、产品质量不稳定、依旧存在污染环境等问题,而且生成工艺复杂,对生产设备的要求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第一代、第二代铅酸蓄电池存在的问题,本发采用镧系金属元素与铅调配组成铅镧合金板栅,提供了一种铅镧蓄电池,包括蓄电池极板,所述蓄电池极板包括正极板栅和负极板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栅采用Pb-Ca-Sn-Al-镧系元素合金材料铸造而成,其中镧系元素为La、Ce、Pr、Dy、Tm、Sm中的一种或混合物,该正极板栅的重量百分比如下:Ca为0.095-0.15%、Sn为1.0-2.0%、Al为0.025-0.035%、镧系元素为0.03-0.9%,余量为Pb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负极板栅采用Pb-Ca-Sn-Al合金材料铸造而成,该负极板栅的重量百分比如下:Ca为0.1-0.2%、Sn为1.5-2.5%、Al为0.025-0.035%,余量为Pb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板栅中的镧系元素为La和Sm的混合物,其在正极板栅中按重量百分比为0.47%。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板栅中按重量百分比Ca为0.1%、Sn为1.5%、Al为0.03%。
进一步的,所述负极板栅中按重量百分比Ca为0.12%、Sn为1.7%、Al为0.03%。
上述铅镧蓄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生产步骤:
(1)、制备蓄电池极板;
(2)、采用AGM隔板将蓄电池极板包片,形成极群组;
(3)、将正极极耳、负极极耳通过铸焊,分别焊接在一起,自动入群;
(4)、封接上盖;
(5)、焊接极柱,至少注灌三次极柱胶;
(6)、加酸静置四小时以上,按放电末期电压较一致的电池进行配组;
(7)、加盖安全阀。
铅镧蓄电池制造方法的步骤(1)中所述的蓄电池极板包括以下生产步骤:
(1.1)、制备正极板栅和负极板栅;
(1.2)、制备正极板铅膏和负极板铅膏;
(1.3)、将步骤(1.2)制得的正极板铅膏涂到步骤(1.1)制得的正极板栅上,得到正生极板;将步骤(1.2)制得的负极板铅膏涂到步骤(1.1)制得的负极板栅上,得到负生极板;
(1.4)、将步骤(1.3)制得的正生极板和负生极板高温固化,并对正生极板和负生极进行干燥;
(1.5)、生极板化成,将步骤(1.4)制得的正升级版和负生极板放到化成槽中进行化成制得正熟极板和负熟级板,并对制得的正熟极板和负熟极板进行干燥;
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1)中所述的正极板栅采用Pb-Ca-Sn-Al-镧系元素合金材料铸造而成,其中镧系元素为La、Ce、Pr、Dy、Tm、Sm中的一种或混合物,该正极板栅的重量百分比如下:Ca为0.095-0.15%、Sn为1.0-2.0%、A1为0.025-0.035%、镧系元素为0.03-0.9%,余量为Pb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负极板栅采用Pb-Ca-Sn-Al合金材料铸造而成,该负极板栅的重量百分比如下:Ca为0.1-0.2%、Sn为1.5-2.5%、Al为0.025-0.035%,余量为Pb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板栅中的镧系元素为La和Sm的混合物,其在正极板栅中按重量百分比为0.4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东日电器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东日电器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03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