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动力电池的车辆整车绝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7483.1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0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马玉娇;谭继明;徐大风;周永贞;高咏;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晋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B60L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科友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41 | 代理人: | 孙子才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车辆 整车 绝缘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项安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车辆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等带有动力电池的车辆中对整车进行绝缘的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辆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中都有动力电池,其中,电动车辆是指以车载动力电池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采用柴油或者汽油发动机和电机作为动力共同驱动车辆行驶,电机由车载动力电池提供电力。
不论电动车辆还是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机驱动过程都是:蓄电池——电流——电力调节器——电动机——动力传动系统——驱动车辆行驶。
动力电池构成的车辆动力系统多是在低电压(<500V)大电流(>1000A)的工作状态下运行,因此对于大电流短路现象造成的损害必须严格防范。目前,动力电池对电动机供电过程中,在电力调节器到动力电池这一段的安全防范措施,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目前车辆轿厢厢体一般都是铁、铝或者其它金属材料制成,如果在车辆经过剧烈撞击或者其它极端情况下,动力电池或者汇流排的电源的正、负极都可能与厢体发生接触,由于厢体本身是良导体,瞬间厢体上将有巨大的电流流过,对乘坐在厢体内的乘员生命造成很大的威胁。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车辆经过剧烈撞击或者其它极端情况下,动力电池或者汇流排的电源的正、负极与厢体接触,对乘坐在厢体内的乘员造成生命威胁的设计和工艺缺陷,本发明提供由动力电池驱动的车辆的整车绝缘结构。
本发明为了完成其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动力电池的车辆整车绝缘结构,包括轿厢厢体和通过电池安装机构安装在轿厢厢体外的动力电池;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轿厢厢体外侧的第一绝缘层,所述的第一绝缘层设置在动力电池与轿厢厢体相对位置。
进一步的,上述的整车绝缘结构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车辆轿厢厢体内底板上的第二绝缘层。
进一步的,上述的整车绝缘结构中:所述的动力电池设置在轿厢厢体底板下,所述的电池安装机构与轿厢厢体底板下的车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的整车绝缘结构中:所述的第一绝缘层为设置在所述的动力电池与车辆轿厢厢体底板之间,紧贴所述的车辆轿厢厢体底板的橡胶绝缘板。
进一步的,上述的整车绝缘结构中:所述的第二绝缘层为铺满轿厢厢体内底部的一层橡胶绝缘板。
进一步的,上述的整车绝缘结构中:所述的橡胶绝缘板边缘沿所述的轿厢厢体内侧上翘15-20cm。
进一步的,上述的整车绝缘结构中:所述的橡胶绝缘板厚度应能满足安全绝缘要求。
进一步的,上述的整车绝缘结构中:所述的第一绝缘层或以涂敷工艺将绝缘塑胶材料涂敷到所述的轿厢厢体外侧,所述的动力电池与轿厢厢体相对位置,所述的第二绝缘层或以涂敷工艺将绝缘塑胶材料涂敷到所述的车辆轿厢厢体内底板上。
进一步的,上述的整车绝缘结构中:所述的第一绝缘层用喷塑工艺或者浸塑工艺将绝缘塑胶材料附着到所述的轿厢厢体外侧,所述的动力电池与轿厢厢体相对位置,所述的第二绝缘层用喷塑工艺或者浸塑工艺将绝缘塑胶材料附着到所述的车辆轿厢厢体内底板上。
本发明由于在动力电池和车辆轿厢厢体之间设置了绝缘层,即使在车辆经过剧烈撞击或者其它极端情况下,电池或者汇流排的电源正、负极碰撞到车辆轿箱厢体上后,由于绝缘层的保护作用,就不会在金属轿厢上形成短路点,避免短路电流的形成,从而避免了对轿厢内的乘员的伤害。
下面通过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力电池,2、轿厢厢体,3、电池安装机构,4、第一绝缘层,5、第二绝缘层,6、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晋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晋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74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