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酮类化合物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6847.4 | 申请日: | 2009-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2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林峰;高祺;连高焱;姜浩;安泳潼;孙云;李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H15/26 | 分类号: | C07H15/26;C07H17/07;C07H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朱水平;钟华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酮类 化合物 中间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如式G或式M所示的黄酮类中间体:
其中,R1为苯甲酰基保护的葡萄糖基或半乳糖基;R2为-CO(CH2)nCH3或苯甲酰基,n=0~8。
2.一种如式G所示的黄酮类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在非质子性溶剂和醇溶剂的混合溶剂中,在催化氢化反应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如式M所示的化合物经催化氢化反应脱去苄基,即可制得如式G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R1为苯甲酰基保护的葡萄糖基或半乳糖基;R2为-CO(CH2)nCH3或苯甲酰基,n=0~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如式G所示的黄酮类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催化剂为钯碳、氢氧化钯、兰尼镍、铑、铂和亚铬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催化剂的用量为式M所示化合物质量的0.1~0.3倍;所述的非质子性溶剂和醇溶剂的混合溶剂为体积比为1∶1的二氯甲烷∶乙醇的混合溶剂,或体积比为1∶1的乙酸已酯与乙醇的混合溶剂;所述的催化氢化反应的温度为20℃~50℃;所述的催化氢化反应的压力为5~25公斤级别压力级。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如式G所示的黄酮类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式M化合物由下述方法制得:在非质子性溶剂和水的非均相溶液中,在碱性试剂作用下,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将如式L所示的化合物与2,3,4,6-四苯甲酰氧基溴代葡萄糖或2,3,4,6-四苯甲酰氧基溴代半乳糖进行反应,即可制得如式M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R1为苯甲酰基保护的葡萄糖基或半乳糖基;R2为-CO(CH2)nCH3或苯甲酰基,n=0~8。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如式G所示的黄酮类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溴代糖与式L所示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2∶1~1∶1;所述的碱性试剂为氢氧化钾、碳酸钾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碱性试剂的用量为式L所示的化合物摩尔量的1.5~5倍;所述的相转移催化剂为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碘化铵和甲基三辛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相转移催化剂的用量为式L所示的化合物摩尔量的0.2~0.8倍;所述的非质子性溶剂为二氯甲烷和/或氯仿;所述的非质子性溶剂和水的体积比为1∶2~2∶1;所述的反应的温度为30℃~50℃。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如式G所示的黄酮类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式L化合物由下述方法制得:在非质子性溶剂和醇溶剂的混合溶剂中,在碱性试剂的作用下,将如式K所示的化合物经选择性脱羟基保护基反应,即可制得如式L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R2为-CO(CH2)nCH3或苯甲酰基,n=0~8。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如式G所示的黄酮类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式L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碱性试剂为碳酸钾、碳酸钠和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碱性试剂的用量为式K所示的化合物摩尔量的0.1~0.3倍;所述的非质子性溶剂为二氯甲烷和/或乙酸乙酯;所述的醇溶剂为甲醇和/或乙醇;所述的非质子性溶剂和醇溶剂的体积比为1∶2~2∶1;所述的选择性脱羟基保护基反应的温度为-10℃~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未经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684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器端子位置保证装置
- 下一篇: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