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漏气密封活塞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2872.5 | 申请日: | 201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7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录;王晓东;王松正;裴晓红;董文慧;王世豪;王镈;王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松正 |
主分类号: | F02F5/00 | 分类号: | F02F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缪风举 |
地址: | 467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气 密封 活塞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塞环,具体涉及一种防漏气密封活塞环。
背景技术
活塞环是用于崁入活塞槽沟内部的金属环,活塞环分为两种:压缩环和机油环。压缩环可用来密封燃烧室内的可燃混合气体;机油环则用来刮除汽缸上多余的机油。活塞环是一种具有较大向外扩张变形的金属弹性环,它被装配到剖面与其相应的环形槽内。往复和旋转运动的活塞环,依靠气体或液体的压力差,在环外圆面和气缸以及环和环槽的一个侧面之间形成密封。
活塞环广泛地用在各种动力机械上,如蒸汽机、柴油机、汽油机、压缩机、液压机等,广泛用于汽车,火车,轮船,游艇等。一般活塞环安装在活塞的环槽里,它和活塞、缸套、缸盖等元件组成腔室做功。活塞环是燃油发动机内部的核心部件,它和汽缸,活塞,汽缸壁等一起完成燃油气体的密封常用汽车发动机有柴油和汽油发动机两种,由于其燃油性能不同,其使用的活塞环也不尽相同,早期的活塞环靠铸造形成,但随着技术的进步,钢制的高功率活塞环诞生,且随着对发动机功能,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各种先进的表面处理应用其中,如溶射,电镀,镀铬,气体氮化,物理沉积,表面涂层,锌锰系磷化处理等,使活塞环的功能大大提高。目前的活塞环在使用的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气,随着活塞环的磨损,汽车发动机油耗会不断增高。并且,汽车发动机在使用期限达到后,必须更换活塞环。
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能环保,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防漏气密封活塞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能环保、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防漏气密封活塞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漏气密封活塞环,包括两端带有开口的活塞环本体,所述的活塞环本体一端设置有上梯面,上梯面与外舌相连接,在活塞环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与上梯面相互配合的下梯面,下梯面上设置有与活塞环本体相连接的内舌。
所述的上梯面为条状结构,上梯面的厚度是活塞环本体厚度的的二分之一。
所述的下梯面为L型,下梯面的厚度是活塞环本体厚度的的二分之一。
所述的外舌的厚度是活塞环本体厚度的的二分之一。
所述的内舌的厚度是活塞环本体厚度的的二分之一。
所述的活塞环本体和上梯面为一体结构,上梯面和外舌为一体结构。
所述的活塞环本体和下梯面为一体结构,下梯面和内舌为一体结构,内舌和活塞环本体为一体结构。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首先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活塞环本体一端设置有上梯面,上梯面与外舌相连接,在活塞环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与上梯面相互配合的下梯面,下梯面上设置有与活塞环本体相连接的内舌,本发明上梯面、外舌、下梯面、内舌相互配合,当活塞环装入缸体后,上梯面和下梯面相互叠合,保证了上下垂直流动的气体不会溢出,起到了很好的密封效果,并且,外舌和内舌相互交错啮合,保证了横向气体不会从缸体和活塞环之间进入缸体和溢出缸体,在汽车发动机或内燃机工作室,太高了热利用率,节省了资源;其次,上梯面为条状结构,上梯面的厚度是活塞环本体厚度的的二分之一,下梯面为L型,下梯面的厚度是活塞环本体厚度的的二分之一,外舌的厚度是活塞环本体厚度的的二分之一,内舌的厚度是活塞环本体厚度的的二分之一,活塞环本体和上梯面为一体结构,上梯面和外舌为一体结构,活塞环本体和下梯面为一体结构,下梯面和内舌为一体结构,内舌和活塞环本体为一体结构,在使用时,随着活塞环的磨损,活塞环本体的会因其本身的刚性伸展,随着活塞环本体的伸展,相互交错啮合的外舌和内舌仍在一定距离和时间内继续交错啮合,大大增加了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防漏气密封活塞环,包括两端带有开口的活塞环本体1,所述的活塞环本体1一端设置有上梯面2,上梯面2与外舌3相连接,在活塞环本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与上梯面2相互配合的下梯面4,下梯面4上设置有与活塞环本体1相连接的内舌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松正,未经王松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28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环孔散热结构智能控制LED格栏灯
- 下一篇:推拉窗下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