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减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82290.7 | 申请日: | 2012-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7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张蕉蕉;李天波;孙家根;陈六海;薛金红;王晶;邵勇;江琦;赵一凡;陈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F9/047 | 分类号: | E01F9/047;F03G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吴静安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减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上用于对行驶的汽车进行减速的一种车辆减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在大幅增加,驾乘车的人越来越多,由此乘车的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车辆在驶入一些关卡隘口及重要地点如:地下停车库、收费站点、十字路口时,都要进行限速。一般设置有减速板,减速板高于路面,通过时有颠簸感,用于提醒驾车人此处应予减速,但是现有的减速板存在如下的不足:
1、现有减速板没有弹性,车辆通过时是刚性冲撞式的,即使已经减慢车速通过减速板的车辆,照样有颠簸的感觉,因而会使驾乘人员感觉很不舒服,同时还会产生噪音,干扰影响周边的环境,因此驾乘车辆的人遇有减速板一般是比较有厌恶的。
2、大多机动车辆的减震设计主要是针对一般的道路条件,如果减速板设计不合理,车辆驶过时产生振动对机动车辆的悬挂系统带来很大负担,从而会导致其寿命缩短。
3、车辆在通过减速带的时,对减速板形成较大冲击,这钟冲撞能量未能加以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车辆减速装置,该减速装置能对快、慢速通过的车辆区别对待,对快速通过的车辆有明显的颠簸感,仍具有提醒作用;对慢速通过的车辆能大幅降低振动和噪音,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同时对车辆通过时形成冲撞能量能加以利用,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车辆减速装置,包括一支架、两转轴、至少两对相互啮合的扇形齿轮、减速板和扭簧,所述两转轴支承在所述支架上,每对相互啮合的扇形齿轮中的两齿轮分别连接在一对应的转轴上,两对相互啮合的扇形齿轮相互间隔一段距离,连接在同一转轴上的两扇齿轮通过减速板连接,所述扭簧连接在一转轴上,该扭簧通过所连接的转轴带动相互啮合的扇形齿轮转动,使连接在扇形齿轮上的所述减速板呈斜置状态。
所述车辆减速装置进一步的设计在于,所述减速板上覆盖有橡胶垫。
所述车辆减速装置进一步的设计在于,该车辆减速装置还包括一储能机构,该储能机构包括增速齿轮、增速转轴、飞轮、单向轴承、增速器和发电机,所述增速齿轮置于所述扇形齿轮的下部且两者啮合,增速齿轮连接在增速转轴上,所述飞轮和发电机分别与该增速器的输入轴和输出轴连接,增速转轴一端通过所述单向轴承与所述增速器输入轴对应端连接,使增速器作单向转动。
所述车辆减速装置进一步的设计在于,所述增速器包括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第三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三从动齿轮、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输入轴、输出轴和箱体,上述四轴架设于所述箱体内,其中输入轴和输出轴的一端伸出箱体外,所述飞轮连接在输入轴伸出箱体外的部分,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三从动齿轮分别连接在输入轴和输出轴上,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同轴连接在第一传动轴上,第二从动齿轮和第三主动齿轮同轴连接在第二传动轴上。
本发明采用一对啮合转动的扇形齿轮及对应的扭簧回转结构,在车辆慢速通过时,会对扇形齿轮上的减速板形成较大的而且相对时间较长的压力,从而带动扇形齿轮啮合转动,高出地面的减速板随之向下转动,高出地面的障碍物消除或高度大大降低,使车辆通过减速板的颠簸感大为降轻,同时产生的噪音也降低,加之减速板上覆盖的橡胶垫,对车轮的冲击进一步缓冲,因此对低速车辆基本可实现无振动通过,对车辆的悬挂系统具有保护作用;而高速车辆通过时,由于速度较快,对减速板只有瞬间压力,不能使扇形齿轮产生较有效的大角度转动,高出地面的障碍物继续存在,从而使高速行驶的车辆有明显的颠簸振动感觉,对驾乘者具有减速提醒作用,因此本发明的减速装置具有能对高、低速通过的车辆区别对待的有益效果;并且本发明还通过在减速装置中设置单向轴承、飞轮等组成的转动能量输出机构,使其向发电设备输出机械动能,将车辆对减速板的冲击能量转换成电能,加以存储利用,能更好地利用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车辆减速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车辆减速装置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车辆减速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车辆减速装置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扭簧, 2a、2b 3a、3b扇形齿轮,4单向轴承,5飞轮,6增速器,箱体6a,60第三主动齿轮,61输入轴,62输出轴,63第一传动轴,64第二传动轴,65第一从动齿轮,66第一主动齿轮, 67第二主动齿轮,68第二从动齿轮,69第三从动齿轮,7a、7b转轴,8发电机,9增速齿轮,10支架,11增速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22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