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精度工程车辆电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9414.6 | 申请日: | 2012-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3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黄光根;王德俊;郭建国;黄维;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市康达叉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B60R16/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57***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精度 工程 车辆 电器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精度工程车辆电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工程车辆的电器控制系统,多采用单一功能的实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精度工程车辆电器控制系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高精度工程车辆电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嵌入式DSP,其中:
包括电池,所述电池分别与主电源输出控制、嵌入式DSP逻辑电源连接,所述嵌入式DSP逻辑电源与嵌入式DSP连接;所述主电源输出控制与H桥驱动电路连接,所述H桥驱动电路具有励磁线圈;
所述嵌入式DSP信号输入端分别与电流取样及过流保护、电池电压取样、温度取样和发电机整流电压取样电路单元连接;
包括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与发电机整流滤波输出电路连接,所述发电机整流滤波输出电路分别与电池、发电机整流电压取样电路单元、电源保险1-5连接;
所述嵌入式DSP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发动机启动控制电路、发动机预热控制电路、车辆灯光控制电路、车辆转向灯控制电路、车辆仪表及喇叭电源控制电路和H桥驱动电路连接;
所述发动机启动控制电路、发动机预热控制电路、车辆灯光控制电路、车辆转向灯控制电路和车辆仪表及喇叭电源控制电路依次与电源保险1-5连接。
本发明高精度工程车辆电器控制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嵌入式DSP技术,其对输入信号采集精度高,运算速度快,输出调节过程时间短,控制响应快速;提高了车辆电器控制系统的控制准确度和可靠性。
2、系统的核心部分为发电机励磁磁场调节功能模块,其采用先进的PID调节软件算法和DSP的PWM控制技术,其调节精度高,发电机输出电压稳定。
3、励磁线圈两端施加反向电压,发电机的磁场迅速灭磁技术。
当车辆出现大的电器负载突然卸载,发电机和电池的电压出现上冲,其输出电压(三相整流滤波后)分别大于19V或15V时,调节PWM值以减小励磁线圈电流以减弱磁场;当电流检测值接近0时,励磁线圈两端快速施加反向电压,发电机迅速灭磁,退出发电状态。消除输出电压的上冲过程,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
4、具有输入电压过压、输出过流和过温保护。
5、具有上电自检保护功率,当功率回路异常时,系统自动切断输入主电源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高精度工程车辆电器控制系统,具有嵌入式DSP,其中:包括电池,电池分别与主电源输出控制、嵌入式DSP逻辑电源连接,嵌入式DSP逻辑电源与嵌入式DSP连接;主电源输出控制与H桥驱动电路连接,H桥驱动电路具有励磁线圈。
嵌入式DSP信号输入端分别与电流取样及过流保护、电池电压取样、温度取样和发电机整流电压取样电路单元连接。
包括发电机,发电机与发电机整流滤波输出电路连接,发电机整流滤波输出电路分别与电池、发电机整流电压取样电路单元、电源保险1-5连接。
嵌入式DSP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发动机启动控制电路、发动机预热控制电路、车辆灯光控制电路、车辆转向灯控制电路、车辆仪表及喇叭电源控制电路和H桥驱动电路连接。
上述发动机启动控制电路、发动机预热控制电路、车辆灯光控制电路、车辆转向灯控制电路和车辆仪表及喇叭电源控制电路依次与电源保险1-5连接。
本发明高精度工程车辆电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为:
电池电压:12V DC
发电机输出:14V DC(±10%)
励磁电流:0-8A
励磁系统允许强磁时间:10S
调差范围:小于等于±10%
工作温度:-40℃-70℃
散热方式:自然散热。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市康达叉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滁州市康达叉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94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产品段差及间隙分析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热气流软化、压合透射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