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栗或锥栗的脱壳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4364.2 | 申请日: | 201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9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肖红伟;张顺;广晨汉;蒋金沙;姜秋慧;金振宇;李寿波;高振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N5/00 | 分类号: | A23N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48 | 代理人: | 徐林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栗 锥栗 脱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干果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板栗或锥栗的脱壳方法。
背景技术
板栗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板栗树抗逆性好,耐寒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是退耕还林、荒山绿化、水土保持的理想树种。板栗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北自吉林,南到广东、海南;西至甘肃,东到台湾及沿海各省,横跨温带、亚热带,以黄河流域的华北各省和长江流域各省栽培最为集中,产量最大。2010年我国板栗的产量为162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位居首位;板栗产量第2到第10位的国家依次为,韩国(8.2万吨)、土耳其(5.9万吨)、玻利维亚(5.4万吨)、意大利(4.3万吨)、日本(2.4万吨)、葡萄牙(2.2万吨)、希腊(2.1万吨)、朝鲜(1.1万吨)、法国(0.9万吨)(世界粮农组织,2011年统计数据http://faostat.fao.org)。
板栗由于水分含量高,呼吸性强,加上在开花结果和采收去苞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不可避免,使得板栗极易腐烂变质而不耐贮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使板栗的销售和消费也受到了严重的季节限制。据调查我国每年因霉烂、生虫、发芽造成的板栗损失占总产量的20%~30%,严重的甚至达40%~50%(王海霞,刘正坪,朱晓清,等.板栗贮藏期致腐病原真菌种类鉴定及其侵染特性[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21(4):33~36.)。我国是板栗生产第一大国,但是长久以来由于板栗深加工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我国板栗的出口以原料为主,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都很低。板栗种植业由于缺少下游加工产业的拉动,也面临着销售困难、价格不断下降等问题。而解决板栗的不耐贮藏问题,提高其附加值,增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发展板栗深加工产业是必由之路。
制约我国板栗深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技术障碍是板栗的脱壳去红衣问题(党新安,白晓峰,卢裕.揉搓式板栗脱壳设备的研制与开发[J].轻工机械,2004,4:94~96)。目前,国内外的板栗脱壳技术有以下几种。
①人工手工脱壳法。最早使用的板栗脱壳方法是人工手工脱壳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借助于双手将坚硬的外壳剥离,再经过烫煮和手工揉搓进一步将红衣去掉。手工脱壳法不但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无法进行规模化的工业生产,而且在烫煮过程中容易造成栗仁中的营养成分流失,栗仁也容易氧化褐变,又不卫生。
②化学腐蚀脱壳法。随着化学工业的逐步发展,出现了化学试剂腐蚀脱壳法,即利用化学试剂将坚硬的板栗外壳和内层红衣腐蚀溶解掉。这种方法可获得较高的整仁率,但需添加一些限制性的化学成分,如碱、酶等,这些添加物会导致产品具有异味异质,影响成品品质与风味。
③能量脱壳方法。将板栗置于密闭的容器内,使之处于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然后瞬间释放压力,借助板栗壳内外的压力差和水分蒸发形成的压力将板栗外壳和红衣脱除。
④基于灼烧原理的板栗脱壳技术。先将板栗用火灼烧其外壳,然后用机械挤压脱除已经烧蚀的外壳和红衣,然后利用研磨器将板栗仁表面烧焦的部分去除。其优点在于脱壳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缺点是板栗损耗率较高。而且由于采用了高温燃烧将板栗外壳、红衣先行去除的预加工法,而燃烧的温度较难控制,栗仁很容易熟化,甚至焦化。另外,挤压机在去除残余壳、衣时很容易将一部分熟化的栗仁挤碎,造成很大损耗。
⑤基于旋转刀辊切割的板栗脱壳法。如日本专利JP59-156275、中国专利95101221.2、02111180.4、200410012833.6等,均是借助脱壳机的高速旋转刀辊将板栗外壳划口,然后借助高速击打钢片、揉搓滚筒或挤压揉搓装置,完成脱壳和壳仁的分离。基于旋转刀辊切割的板栗脱壳法,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下列问题:(1)高速旋转的切割刀具常常切入果肉,造成栗仁上留下若干道划痕,降低了栗仁的商品价值。(2)在板栗脱壳的过程中,因板栗仁强度较低,在挤压和揉搓脱壳的过程中会大量破损,导致整仁率降低。(3)板栗脱壳过程中栗仁褐变严重。褐变是板栗加工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影响板栗成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板栗的褐变包括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酶促褐变是由于多酚氧化酶引起栗果中的酚类与单宁等成分氧化而产生的颜色变化,其产物是复杂的聚合物—类黑精;非酶促褐变主要是抗坏血酸氧化及由于金属离子引起的变化。目前,采用金属刀具切割的脱壳方法,刀具会不可避免地和板栗仁果肉接触,引起非酶促褐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板栗或锥栗脱壳过程中所存在的表面划痕多、整仁率低和褐变严重的问题,提供一种板栗或锥栗的脱壳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43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酸洗钢板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直流采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