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搪瓷内胆的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0559.X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5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柏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柏盛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4;G05D23/3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邹常友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搪瓷 内胆 电饭煲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搪瓷内胆的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饭煲的问世给人们煲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操作简单、方便,并以其优势得到广大人们的欢迎,已普及到世界各地的家庭中。但是,目前市面上的电饭煲的内胆受热不均匀,煲饭效率慢,且煲出的饭老粘在内胆底面和四周侧壁,甚至经常出现煲焦现像,造成浪费,清洗也不方便。
另外,这些电饭煲的内胆普遍都是通过电化、阳极氧化、喷涂等工艺制作一铝层,耐腐性差、不耐磨、易脱落,污染米饭;或者直接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其含有的铬等重金属元素受热易溶米饭中,长期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煲饭效率快、不粘米饭、节能环保且卫生安全的具有搪瓷内胆的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搪瓷内胆的电饭煲,包括有煲体和设于所述煲体内的内胆,所述煲体内位于所述内胆下方还设有用于进行低温控制的温控组件,以及与所述温控组件导通连接的发热盘,所述内胆是一搪瓷内胆,包括有金属内胆和覆盖在所述金属内胆内外表面的搪瓷层,所述内胆底部外侧表面覆盖的搪瓷层与所述发热盘接触连接,实现360°全方位热传递的煲饭。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搪瓷层的导热系数小于所述金属内胆的导热系数。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内胆由碳素钢、合金、冷扎板、铝板或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内胆与其内外表面覆盖的所述搪瓷层通过烧结方式牢固结合一体。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温控组件包括有低温断电控制单元和温度探测单元,所述低温断电控制单元与所述发热盘导通连接,所述温度探测单元与所述发热盘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煲体主要由依次相互接合的面盖、壳身和底座组成,所述搪瓷内胆、温控组件和发热盘均安装在所述壳身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发热盘由碳素钢板或铸铁材料制作而成。
一种基于上述具有搪瓷内胆的电饭煲的控制方法,当煲内米饭煮开后,通过所述温控组件进行低温温控控制,停止对所述发热盘供电,利用所述发热盘的剩余热量和所述搪瓷内胆的金属内胆存储的大量热量继续进行加热,实现继续煲饭,直止饭煲好。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本控制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a.外部电源经过所述温控组件对所述发热盘进行供电、加热;
b.所述温度探测单元实时监测所述发热盘温度,判断煲内米饭是否煮开;
c. 所述温控组件进入低温温控控制模式,完成煲饭;即所述低温断电控制单元对发热盘停止供电,发热盘利用自身余热和所述搪瓷内胆的金属内胆存储的大量热量继续进行加热,继续进行煲饭,当发热盘达到低温煲饭的下限温度时,继续通电,使发热盘加热至低温煲饭的上限温度,然后再次断电,如此循环反复,直至饭煲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可实现360°全方位热传递的煲饭,结构简单,传热快,煲饭效率快,受热更均匀,煲出的饭更好,且设有的搪瓷层,硬度高,耐腐蚀、耐磨、无毒,卫生、安全,寿命长,煲出的饭也不粘煲底和四周侧壁,不会造成浪费,清洗也更容易;另外,在煲饭过程通过其内设有的温控组件进行低温温控控制,更节能、更环保,也可有效避免出现煲焦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具有搪瓷内胆的电饭煲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具有搪瓷内胆的电饭煲实施例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具有搪瓷内胆的电饭煲实施例中内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具有搪瓷内胆的电饭煲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
1为煲体;11为面盖;12为壳身;13为底座;14为温控组件;141为低温断电控制单元; 142为温度探测单元;15为发热盘;2为内胆;21为金属内胆,22为搪瓷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柏盛,未经李柏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05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管钳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磨削设备的内齿圈抬升旋转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