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树脂砂单箱浇注玻璃模具铜合金口模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3068.2 | 申请日: | 201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2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戈剑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东方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24 | 分类号: | B22C9/24;B22C9/02;B22C1/00;C03B9/48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3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砂 浇注 玻璃 模具 铜合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由树脂砂单箱浇注玻璃模具铜合金口模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口模是玻璃容器模具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配套部件,由于玻璃容器如各类红酒瓶、啤酒瓶等的口部的壁体较厚,散热速度相对于瓶腔壁体而言显著缓慢,因此通常采用具有良好的热传递效果的铜合金作口模。如玻璃模具铸造行业技术人员所知之理,目前对于玻璃模具铜合金口模(以下简称铜口模)铸造采用的都是湿型砂并且为上、下两箱造型工艺(采用端面注入方式),其中上箱为铸件铜口模翻砂所形成的型腔、内浇道、保温冒口组成,而下箱是铜口模翻砂所形成的浇口窝、浇道、过滤网组成。上、下两箱造型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且受制于砂箱大小,一般一箱只能铸造2~4只铜合金口模,同时由于传统的铜口模浇注系统需要较大的保温冒口,降低了铜水利用率(一般在50%左右),且易受湿型砂自身条件(粗糙度、含泥量、透气性、水份等)影响造成批量报废,增加了模具的制造成本,浪费了原材料和能源。同时在手工造型时,由于砂箱之间不平整并且型砂强度不够导致铜水在浇注时从砂箱之间的空隙露出造成漏箱报废,抑或由于压铁压得不实造成抬箱报废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尽管玻璃模具行业从业者也意识到了上述工艺所存在的缺陷并且渴望有所改变,但是,上述工艺是传统的并被公认为是比较成熟的工艺,且在已有公开的国内外专利文献及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有相应的技术改良之策。为了避免由于创新工艺所带来的生产风险,玻璃模具生产厂家沿袭了上述传统工艺。本申请人经过了旷日持久的探索与尝试,终于找到了解决铜口模传统造型工艺问题之良策,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由树脂砂单箱浇注玻璃模具铜合金口模的方法,该方法有助于显著提高铜水利用率并且提高铜合金口模的成品率、有利于避免因手工造型时产生的抬箱及漏箱报废,有益于摒弃保温冒口和有便于提高铜合金口模的表面光洁度并可一次获得复数个铜合金口模而藉以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由树脂砂单箱浇注玻璃模具铜合金口模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按照铜合金口模毛坯尺寸制取具有口模模、浇口模、直浇道模、过滤网模、横浇道模和砂型盖板模的木模型底板,其中:口模模的数量至少有两组,每组有彼此形成面对面的位置关系的两个,直浇道模位于口模模之间,浇口模位于直浇道模的一端,过滤网模位于浇口模与直浇道模之间,横浇道模的数量与口模模的数量相等,并且位于口模模与直浇道模之间,藉由横浇道模将口模模与直浇道模连接,并且在各口模模的两侧各构成有一与口模模相连接的排气孔模,所述的砂型盖板模的数量有彼此并行的一对,位于口模模的外侧;然后,将型框罩置到木模型底板上,并且向型框的容腔内填入树脂砂;接着,将木模型底板连同填入有树脂砂的型框翻转180°,并且撤去木模型底板以及撤去型框,得到具有口模模腔、浇口腔、直浇道腔、过滤网腔、横浇道腔和砂型盖板腔的铸型,并且将过滤网置于过滤网腔中,其中,直浇道腔与口模模腔通过横浇道腔相通;再接着,在砂型盖板腔上放置砂型盖板;最后,将熔融的铜水从浇口腔浇入,经过滤网进入直浇道腔,进而经与直浇道腔及口模模腔相通的横浇道腔进入口模模腔中,待铜水的液位线达到以与浇口腔相一致的水平高度时停止浇入铜水,并且经冷却后撤去砂型盖板以及撤去树脂砂,得到与口模模的数量相等的玻璃模具铜合金口模。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过滤网为陶瓷过滤网。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树脂砂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构成:石英砂98.5-99.1份,混合树脂0.9-1.3份。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混合树脂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构成:酚醛树脂50-60份,聚异氰酸树脂40-50份,催化剂0.05-0.25份。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酚醛树脂为1600型酚醛树脂。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聚异氰酸树脂为2670型聚异氰酸树脂。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催化剂为3500系列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东方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东方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30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孔微/纳分级结构单质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罗汉果扦插繁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