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枳椇子植物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9806.6 | 申请日: | 2012-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7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叶小忠;梁群欢;关则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健生堂保健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38 | 分类号: | A23L2/38;A23L1/29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重 |
地址: | 5106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枳椇子 植物 饮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枳椇子植物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酒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参加社交宴请、商务宴请、朋友聚会等活动,常常需要饮酒,并且主动或被动地,发生饮酒过量的情况。人们在酒醉的时候往往神智不清、心烦气躁,伴随出现行动失控、口渴、恶心呕吐等情况。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是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摄入过量的酒会对肝脏造成损害,长期的过量饮酒还会造成脂肪肝等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葛花为野葛的花,性味甘凉,用于解酒、醒酒、厌食、呕吐等。葛花解酲汤为汉方中醒酒的代表方剂,用于酒精中毒、食欲不振等症。枳椇子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种子,性味甘酸、平,无毒,有清热利尿、解酒毒之功效,主治酒病、烦热、口渴、呕吐、二便不利等症。
基于葛花和枳椇子本身的解酒功效,目前已有研究人员对葛花或枳椇子的单独提取物或者由葛花与枳椇子组成解酒护肝组合物的解酒护肝功能提供报道。
但现有研究成果普遍是将葛花与枳椇子和其他的中草药结合使用,发挥的是多种中草药的共同功效,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0410090260.9公开的一种解酒保健品,以葛根、葛花、枳椇子和甘草为基料;或者是在葛花解酲汤等现有中药名方中加入其他的中药活性组分进行改进,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0910017610.1公开的一种醒酒口服液,包含了葛花、枳椇子、橄榄、乌梅、茯苓、薏苡仁、砂仁、陈皮、赤小豆、生姜等多种组分;中国专利申请CN200510035837.0公开的一种解酒保肝饮料,包括壳聚糖、甘草甜素、葛花水抽提液和枳椇子水提液,其中甘草甜素起到了重要的解毒功能。现有关于葛花和枳椇子的解酒配方中,多是以葛花为君药,其他重要的中药成分同时为臣药。因为采用多种中草药和其他原料,原料组成本身比较复杂,各种中草药的提取制备过程使用多种溶剂,尤其是有机溶剂,安全性和功效难以保证,成本很高。
更重要的是,现有研究基本上是基于预防或者治疗用的药物研究,关于以葛花和枳椇子两种活性成分制备得到的纯草本植物饮料未见任何技术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枳椇子植物饮料,该枳椇子植物饮料原料简单,具有显著的解酒和护肝的功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枳椇子植物饮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枳椇子植物饮料的制备方法,工艺中没有机溶剂的污染,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的问题,工艺简单,易于生产,更加健康安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提供一种枳椇子植物饮料,所述枳椇子植物饮料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1)将15g枳椇子和15g葛花混合后,常温下,加入相当于混合物5倍重量的普通水浸泡30分钟,然后大火煮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煎煮1小时,过滤收集第一次提取液;往过滤得到的残渣中再加入相对于残渣3倍重量的普通水,再用大火煮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煎煮1小时,过滤收集第二次提取液,将两次提取液合并,然后将合并的提取液浓缩得到60℃下相对密度为1.05~1.1的浓缩液;
(2)将步骤(1)所得浓缩液与蔗糖素0.002~0.006g加入适量纯化水中,溶解,然后置于定容罐中用纯化水定容至180ml,搅拌均匀后加热煮沸,过滤,热灌封,灭菌,包装即得所述枳椇子植物饮料。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步骤(2)中,所述过滤优选为过400目的绢布。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步骤(2)中,所述灭菌为在121℃下蒸汽灭菌30分钟。
作为一种最优选方案,步骤(2)中,所述蔗糖素的添加量为0.004g。在这种添加量下,植物饮料获得最佳的口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制备得到枳椇子植物饮料,充分发挥了葛花和枳椇子的解酒功效,喝酒前后饮用本发明所述饮料,可有效解酒,保肝护肝;因其健康安全,风味甚佳,清甜可口,在不喝酒的情况下,也可以作为一种保健饮料,日常饮用。本发明枳椇子植物饮料不含任何化学成分,不含防腐剂和添加剂,对人体有益无害,男女老幼均可放心饮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健生堂保健品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健生堂保健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98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