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r(III)螯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56602.7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9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斌;赵亚琴;杨斌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11/00 | 分类号: | C07F11/00;A61K31/28;A61P3/04;A61P3/06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杨耀田 |
地址: | 030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r iii 螯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螯合物,具体为一种Cr(III)螯合物及制备方法,以及该螯合物在制备减肥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Cr(III)离子(三价铬离子)具有增强胰岛素功能的作用,促进糖、蛋白质和脂类的代谢。人体内的Cr(III)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减少,缺Cr(III)可使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铬(III)配合物作为Cr(III)的补充剂在治疗II型糖尿病的过程中显示出重要作用。给糖尿病人补充适量Cr(III)配合物能增强胰岛素的作用,缓释人体受损的葡萄糖耐量,降低血糖水平和血清中胆固醇含量。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补铬品有烟酸铬、各种氨基酸铬和吡啶甲酸铬等,其中吡啶甲酸铬是当前销量最大的营养补铬剂,其在美国的年销售额约为5亿美元,大约有超过一千万的人在服用吡啶甲酸铬(NBI,2001)。由于吡啶甲酸铬存在可能引起染色体损伤,DNA的突变和诱发癌症发生等缺点,它的使用逐渐引起人们怀疑。因此合成高效、低毒、易吸收的新型有机铬螯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Shrestha发现5,5’-亚甲基双(2-羟基苯甲酸)(L)是PTP1B酶潜在的抑制剂,IC50=15~19μM,能显著降低血液甘油三酸脂,胆固醇和脂肪酸的浓度,抑制体重的增加和脂肪的堆积,而且副作用很小。但其水溶性低,生物利用率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r(III)螯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螯合物水溶性好,具有缓释功能,利于吸收,可在制备减肥药物中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Cr(III)螯合物,其结构式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Cr(III)螯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文献《有机合成事典》P751,樊能廷,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将2-羟基苯甲酸与甲醛按摩尔比为1:2比例加入盐酸中,90℃下反应8h,在水中结晶,可得L配体:5,5’-亚甲基双(2-羟基苯甲酸)。
2)将Cr(III)Cl3·6H2O和5,5’-亚甲基双(2-羟基苯甲酸)加入反应器中,用有机醇溶解,再加入锌粒,回流状态下滴入乙二胺,继续反应15~60min时间;按每1gCr(III)Cl3·6H2O加入1.85g 5,5’-亚甲基双(2-羟基苯甲酸)、0.1-2g锌粒、10-30ml有机醇和0.5-1g的乙二胺投料;
3)将反应液冷却,过滤,洗涤,干燥得粉红色目标产物,反应式如下:
所述的CrCl3·6H2O可用CrCl3代替。
所述的有机醇为1个碳至5个碳的有机醇。
所述的锌粒为20-50目的无砷锌粒或锌粉。
本发明利用Cr(III)与5,5’-亚甲基双(2-羟基苯甲酸)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螯合物。特点是利用5,5’-亚甲基双(2-羟基苯甲酸)的酚羟基和羧基与Cr(III)离子的螯合作用,显著降低了Cr(III)离子的正电性,在复杂的生理环境中起到稳定Cr(III)的效果,增加Cr(III)的利用率,同时也改善了配体自身的亲水/亲脂能力,增强其降脂减肥活性。该螯合物水溶性好,具有缓释功能,利于吸收,可在制备减肥药物中应用。
附图说明:
图1配体L及螯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图2配体L及螯合物的荧光光谱(λex=280nm)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Cr(III)螯合物的制备
第一步:将13.8g 2-羟基苯甲酸与25ml盐酸混合搅拌,升温至70℃,加入10g 30%甲醛溶液,加料过程保持温度不超过80℃,加料毕,升温至90℃保温8h。冷却后,将反应液侵入100mL水中,过滤析出的结晶,用水反复洗涤去酸,在100℃下干燥,得5,5’-亚甲基双(2-羟基苯甲酸),产率75%。元素分析按C15H12O6,理论值:C,62.50;H,4.20;实验值:C,62.01,H,4.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66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