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含沉积物湿法磷酸生产高养分磷铵的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4911.0 | 申请日: | 201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1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高源;张胜;沈鹏;宋方贵;何永苍;孙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瓮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25/28 | 分类号: | C01B25/28;C05B7/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李琪 |
地址: | 7370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积物 湿法 磷酸 生产 养分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用含沉积物湿法磷酸生产高养分磷铵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接的酸储槽(1)、第一离心泵(2)、澄清槽(3)和第一渣浆泵(4),澄清槽(3)通过第二离心泵(5)与供酸槽(8)相连接,供酸槽(8)还分别与输酸泵(7)和第二渣浆泵(9)相连接,输酸泵(7)与磷铵装置(6)相连接;第二渣浆泵(9)与储酸槽(1)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含沉积物湿法磷酸生产高养分磷铵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储槽(1)为带有搅拌桨的储酸槽。
3.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用含沉积物湿法磷酸生产高养分磷铵的系统生产高养分磷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采用一生产系统,该生产系统包括依次相连接的酸储槽(1)、第一离心泵(2)、澄清槽(3)和第一渣浆泵(4),澄清槽(3)通过第二离心泵(5)与供酸槽(8)相连接,供酸槽(8)还分别与输酸泵(7)和第二渣浆泵(9)相连接,输酸泵(7)与磷铵装置(6)相连接;第二渣浆泵(9)与储酸槽(1)相连接;
将新产浓磷酸送入供酸槽(8),例行取样分析,若该新产浓磷酸的指标合格,则将供酸槽(8)内的浓磷酸送去磷铵系统(6)生产64%养份磷铵;
若送入供酸槽(8)的新产浓磷酸的指标不合格,则将供酸槽(8)内的新产浓磷酸和供酸槽(8)底部含沉积物的浓磷酸连续送入酸储槽(1)中持续搅拌,并送至澄清槽(3)内;
步骤2:含沉积物的磷酸在澄清槽(3)内澄清24小时以上,形成上层澄清磷酸和酸渣;
将酸渣送往反应过滤系统;
对上层澄清磷酸进行取样分析;若该上层澄清磷酸的指标合格,则备用;若该上层澄清磷酸的指标不合格,采取继续沉降并连续排浆的方法,直至上层澄清磷酸的指标合格;
步骤3:对送入供酸槽(8)的新产浓磷酸进行取样分析,根据新产浓磷酸的分析数据确定从澄清槽(3)送入供酸槽(8)的上层澄清磷酸的用量,然后将相应用量的指标合格的上层澄清磷酸送入供酸槽(8),与新产浓磷酸进行配酸,形成浓度符合要求的浓磷酸;将供酸槽(8)液位50%以上的符合要求的浓磷酸送去磷铵系统(6)生成64%养分磷铵;再将供酸槽(8)底部含沉积物的磷酸送入带酸储槽(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高养分磷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新产浓磷酸输送泵出口的浓酸分析数据确定配酸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高养分磷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配酸过程要求用于生产磷铵的浓磷酸中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分数为44%~46%,且浓磷酸质量稳定;混合酸的具体要求数据为:
1)P2O5:44~46%;
2)SO3:≤5.0%;
3)含固量:≤1.5%
4)Fe2O3含量0.8~1.0%;Al2O3含量0.9~1.3%;MgO含量1.7~2.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高养分磷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配酸时可配上层澄清磷酸用量的计算方法:
上层澄清的磷酸的比重取1.52 g/cm3、浓度取41.5%、含固量≤1.5%;要求配酸后混合酸的含固量≤1.5%为计算基准;正常情况下供酸槽(8)每小时送入磷铵系统(6)的混合酸的量为40m3,该混合酸的比重取1.59g/cm3;混合酸的浓度取44%;进入供酸槽(8)的新生产浓磷酸的比重取1.61 g/cm3,该新生产浓磷酸的浓度取45.5%,每小时可配上层澄清磷酸的量为Xm3:
则有:40×1.61×45.5%+X×1.52×41.5%=(40+X)×1.59×44%;解之得出每小时配入供酸槽(8)的上层澄清的磷酸的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瓮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甘肃瓮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491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珠光浓缩液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用于评估由纤维尖端产生的力特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