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嘧螨胺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4825.1 | 申请日: | 201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7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吴公信;周银平;刘长令;白丽萍;刘淑杰;李慧超;梁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39/47 | 分类号: | C07D239/47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周秀梅;何薇 |
地址: | 10003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嘧螨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嘧螨胺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CN 101906075A公开了具有杀螨活性的嘧螨胺(化合物I),结构式如下:
该化合物生物活性优异,不仅对成螨,而且对若满、螨卵均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上述专利申请同时公开了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结构式1未标注),化合物Ⅱ(以下简称嘧啶酚)与化合物Ⅲ(以下简称苄氯)反应制得嘧螨胺(Ⅰ):
但是文献中报道的合成方法存在明显的缺点:反应收率低、产品纯度低、反应时间长,反应中极容易生成N-烷基化异构体且产品提纯困难,因而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本发明致力于开发一种收率和纯度较高、且成本又较低的制备嘧螨胺的方法。
发明人经过详尽的研究,在制备过程中首先将嘧啶酚制成盐、即采用成盐法制备目的产物,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反应收率低、产品纯度低、反应时间长,反应中极容易生成N-烷基化异构体,产品提纯困难,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缺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备嘧螨胺的方法,反应式如下:
反应包括以下反应步骤:
1)向嘧啶酚中加入反应溶剂A和碱,于20℃~140℃范围内保温反应1~10小时,制备嘧啶酚的盐;反应完毕,脱除反应溶剂A;
2)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反应溶剂B、苄氯和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为40℃~回流温度,保温反应2~20小时,制备嘧螨胺粗品;
反应完毕,脱除反应溶剂B,嘧螨胺粗品经重结晶,得产品嘧螨胺。
本发明的具体操作为:
第1)步反应步骤中所述的反应溶剂A选自甲醇、乙醇、丙醇等醇类溶剂,甲苯、氯苯、苯、二甲苯等芳香烃类溶剂或者1,4-二氧六环等极性杂环反应溶剂;所述的碱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金属羟基盐,碳酸钠、碳酸钾等碱金属碳酸盐或者甲醇钠、乙醇钠等碱金属烷氧基盐;嘧啶酚与碱的加料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选自60℃~回流温度。
进一步优选的反应溶剂A选自甲醇、甲苯或1,4-二氧六环等;进一步优选的碱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钾或甲醇钠等。
第1)反应步骤中,当使用非水溶性反应溶剂时,可以在反应进行过程中同时将生成的水脱出,以加快反应进行的速度;而使用醇类等水溶性反应溶剂时,虽然无法分出反应生成的水,但反应速度已经很快。
第2)步反应步骤中所述的反应溶剂B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或二甲亚砜等;所述的催化剂选自4-二甲氨基吡啶、三乙烯二胺或聚乙二醇(PEG)系列等,催化剂的加入量通常为苄氯重量的0.1%-10%;嘧啶酚的盐与苄氯的加料摩尔比为1~2∶1;保温反应温度为60~140℃,反应时间为6~10小时。
进一步优选的反应溶剂B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所述的催化剂选自4-二甲氨基吡啶、三乙烯二胺、PEG-200,PEG-300或PEG-600等,催化剂的加入量通常为苄氯重量的0.5%-5%;嘧啶酚与苄氯的加料摩尔比为1.0~1.2∶1。
两步反应所用的反应溶剂A和反应溶剂B的加入量没有严格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加入适宜量的溶剂即可。这就意味着溶剂加入量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整而不会影响反应的顺利进行。但是为了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且减少脱除溶剂所耗费的能量,应尽量控制溶剂的加入量、只要能够保证反应顺利进行即可,这一点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悉的。
反应后粗品提纯的方法是:反应后脱除第2)步中反应溶剂B,加入甲苯和水,搅拌0.5~1小时,静置分层,嘧螨胺溶于甲苯中。甲苯层用水洗涤两次后,脱除甲苯,得到嘧螨胺粗品,向其中加入甲醇重结晶,得产品嘧螨胺。产品精制过程中甲苯、水以及重结晶溶剂甲醇的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
上述反应所用的原料嘧啶酚、苄氯按专利CN101906075A、US4723034和US5554578中所述方法制备,其它反应所用原料及试剂均有市售。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操作简便,反应收率高,产品纯度高,条件温和,而且反应过程中不易生成N-烷基化异构体,适宜工业化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48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