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蒸汽微波炉及其烹饪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3192.2 | 申请日: | 201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5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唐相伟;欧军辉;唐春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7/02 | 分类号: | F24C7/02;F22B33/18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邹涛 |
地址: | 52831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汽 微波炉 及其 烹饪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波炉,特别是一种蒸汽微波炉及其烹饪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微波炉是利用微波、发热管等加热腔体中食物,具有加热速度快、加热时间易控制等特点。但是,利用微波加热馒头、包子等会造成内硬、脱水等问题。普通微波炉多采用类似蒸笼工具实现蒸汽烹饪功能,使用不方便,同时造成磁控管样机温升高等不足,所以利用率不高。
中国专利文献号CN 2859294Y于2007年1月17日公开了一种蒸汽微波炉,包含箱体、位于箱体一侧的控制面板、水箱安装部和水箱,控制面板上一体形成一个水箱安装部,水箱放置到水箱安装部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蒸汽与微波同时烹饪、蒸汽与烧烤同时烹饪、适用范围广的蒸汽微波炉及其烹饪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蒸汽微波炉,包括微波炉本体和水箱,微波炉本体包括通过波导组件与腔体相接的磁控管,其结构特征是还包括水泵和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的一端通过水泵与水箱相接,蒸汽发生器的另一端开口于腔体。
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发热管。
所述水箱通过连接板设置在蒸汽微波炉的底板上,底板位于腔体的底部。
所述水泵设置在底板上。
蒸汽微波炉还包括发热丝,该发热丝设置在腔体的顶部。
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进水管、蒸汽发生器壳体、第一发热管、第一温控器、第二发热管、第二温控器和温度传感器,进水管的一端与水泵相接,进水管的另一端穿过蒸汽发生器壳体后开口于腔体,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设置在蒸汽发生器壳体中,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分别设置在进水管上,第一发热管与第一温控器串接,第二发热管与第二温控器串接,温度传感器分别与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串接。
一种蒸汽微波炉的烹饪方法,其特征是蒸汽发生器产生100度高温蒸汽喷入腔体内加热食物;仅蒸汽加热食物,烹饪速度慢,需要时间长,为了提升蒸汽烹饪速度,开启磁控管发出微波与蒸汽共同烹饪食物;
对于普通变压器供电的微波炉,当微波的功率加上蒸汽发生器的功率超过了该微波炉的功率限制时,采用磁控管和蒸汽发生器交替工作;
对于变频器供电的微波炉,采取变频器小功率微波与蒸汽发生器同时作用,提升蒸汽加热速度,变频器输出最大功率等于微波炉的最大输入功率限制与蒸汽发生器功率的差值。
所述磁控管和蒸汽发生器交替工作的工作时间比例是2:1。
一种蒸汽微波炉的烹饪方法,其特征是首先是烧烤烹饪时,发热管工作,加热食物;在食物快要烹饪完成的最后阶段,蒸汽发生器产生100度高温蒸汽喷入腔体内,加热食物,提升了烧烤食物的口感;腔体的中心温度达到160度以上。
本发明为了充分发挥微波炉的优势,扩展微波炉的功能,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直喷式蒸汽微波炉,这种直喷式蒸汽微波炉采用水箱、水泵、蒸汽发生器,将水箱内的水通过水泵注入到蒸汽发生器内,蒸汽发生器通过发热管,包括第一发热管和第二发热管,发热将水汽化喷入到微波炉的腔体内烹饪食物,经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直观、量大、产生迅速,在提高烹饪效率的基础上,改善了烹饪口感。
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特点,能够在现有的所有微波炉上实现;能够简单实现蒸汽加热功能,通过微波与蒸汽的混合作用或者蒸汽与发热管的混合作用,对食物进行烹饪,充分发挥了微波或发热管加热的优点,有效拓宽了微波炉的使用范围、提高了微波炉利用率。
本发明既能实现蒸汽与微波同时烹饪的功能,还能实现蒸汽与烧烤同时烹饪的功能,其具有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2为蒸汽和微波同时烹饪示意图。
图3为蒸汽和烧烤同时烹饪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5为蒸汽发生器的安装布置示意图。
图中:1为水箱,2为水泵,3为蒸汽发生器,4为腔体,5为发热管,6为磁控管,7为波导组件,8为搅拌片,9为陶瓷板,10为底板,11为连接板,12为发热丝,31为进水管,32为蒸汽发生器壳体,33为第一发热管,34为第一温控器,35为第二发热管,36为第二温控器,37为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美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31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