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H-1,2,4三氮唑副产氨水回收利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0098.1 | 申请日: | 201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4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太阳植物资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C1/02 | 分类号: | C01C1/02 |
代理公司: | 衡阳市科航专利事务所 43101 | 代理人: | 刘勋阶 |
地址: | 421600 湖南省衡阳市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氮唑副产 氨水 回收 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副产氨水回收利用的方法,特别是一种1H-1,2,4三氮唑副产氨水回收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1H-1,2,4三氮唑有两种工艺:
一、以甲酸、液氨和水合肼为原料生产三氮唑,其原理为:
HCOOH+NH3→HCOONH4
2HCOONH4+N2H4·H2O→C2N3H3+NH3+5H2O
二、另一种是以甲酰胺和水合肼为原料生产三氮唑,其原理为:
2HCONH2+N2H4·H2O→C2N3H3+NH3+3H2O
无论是哪种原料路线,都有较多的副产氨水生成,在反应过程中为了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随着反应的进行,必须要脱出副产的氨水,否则反应体系的温度较低,不利于反应的进行。通常的情况下,反应体系的温度在160~180℃,在这样的温度下反应,被蒸出副产的氨水必然带有原料甲酰胺和中间产品甲酰肼、二甲酰肼离开反应釜。一方面造成甲酸(或甲酰胺)和水合肼的消耗增加;另一方面造成副产的氨水带有不必要的杂质,影响副产氨水的使用价值,甚至有些三氮唑生产厂家无法使用,将这种副产氨水而直接排放,给环境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1H-1,2,4三氮唑副产氨水回收利用的方法,在充分利用三氮唑副产氨水中的有效成分的同时,有效提高三氮唑副产氨水的质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1H-1,2,4三氮唑副产氨水回收利用的方法,将从环化塔顶出来的、经冷凝的三氮唑副产氨水送至一个间隙的或连续的精馏塔进行精馏,严格控制塔底和塔顶的温度,将氨水从精馏塔顶蒸出,得到12%~15%的氨水,根据氨水的含量补充规定量的氨后,制得20%~25%的商品氨水。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利用间隙的精馏塔回收氨水时,精馏塔的塔顶温度为83℃~98℃,塔底温度为102℃~135℃。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利用连续的精馏塔回收氨水时,先将氨水预热到80℃~85℃后再连续加入到精馏塔中,精馏塔的塔顶温度83℃~85℃,塔底温度为130℃~140℃。
所述的精馏塔为板式塔或者填料塔,间隙蒸馏塔的塔高为5米~10米;连续蒸馏塔的塔高为12米~18米。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间隙蒸馏塔的塔高为7米~8米;连续蒸馏塔的塔高为14米~16米。
所述的蒸馏塔的操作压力为常压或微正压。
回收得到的含甲酰胺、甲酰肼和二甲酰肼残液送入环化反应釜用于生产三氮唑。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环化反应釜的温度控制在155-165℃,在搅拌状态下加入水合肼,在加入水合肼的过程中控制釜温不低于155℃,加完水合肼后继续搅拌0.5~1小时,冷却结晶,经离心得到三氮唑。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其物料配比为:残液:水合肼=(3.5~4):1。
本发明由于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甲酸(或甲酰胺)和水合肼消耗增加、副产的氨水杂质含量高的不足,在将三氮唑副产氨水分离提纯的同时,将回收的甲酰胺、甲酰肼、二甲酰肼用于生产三氮唑,充分利用三氮唑副产氨水中的有效成分,有效提高三氮唑副产氨水的质量,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甲酸(或甲酰胺)和水合肼消耗低、副产的氨水杂质含量低、使用价值高、生产过程无环境危害等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详细内容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太阳植物资源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太阳植物资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00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型BS结构系统中对资源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铁路运输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