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伊马酸的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9151.6 | 申请日: | 201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7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湛江;杨承;刘刚;张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金城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95/155 | 分类号: | C07D295/155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129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伊马酸 新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伊马酸的新方法,属于医药中间体的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伊马替尼是由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研究员布赖恩·德鲁克(Brian Druker)与诺华公司共同开发的抗肿瘤药物,伊马酸是合成伊马替尼的重要中间体。
伊马酸中文名称:4-[(4-甲基哌嗪-1-基)甲基]苯甲酸二盐酸盐,白色粉末,分子结构式如下:
US2005113548公开了利用4-氯甲基-苯甲酸与N-甲基哌嗪直接偶联再成盐的合成路线,产物纯化很困难。
文献二(Nuclear Medicine and Biology,2007,34:153~163)报道了4-甲基-苯甲腈与NBS反应生成4-溴甲基-苯甲腈,与N-甲基哌嗪直接偶联,腈基水解,成盐四步得到伊马酸,成本较高;
WO20046319公开了利用4-氯甲基-苯甲酸甲酯与N-甲基哌嗪直接偶联,再水解成盐得到,产品的纯度较好,但步骤较繁琐。
鉴于上述工艺的限制和缺点,需要进行改进,开发一条低成本的绿色环保安全工艺路线。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备伊马酸的新方法,反应步骤少,环保无污染,产率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制备伊马酸的新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a)4-[(4-甲基哌嗪-1-基)甲基]苯甲酸的制备:
对氨甲基苯甲酸、N-甲基二乙胺和催化剂,在水中加热至70~100℃,反应2~5小时结束,反应液60~100℃热过滤,滤液冷却到室温得到4-[(4-甲基哌嗪-1-基)甲基]苯甲酸;
(b)伊马酸的制备:将步骤(a)制备的4-[(4-甲基哌嗪-1-基)甲基]苯甲酸放入有机溶剂中搅拌溶解,通入超过两个当量的氯化氢气体,溶液的PH≤4说明反应结束,析出白色固体,抽滤得到伊马酸;
产品的合成路线如下:
步骤(a)中所述的催化剂为铜粉、铝粉或镍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步骤(a)中所述的氨甲基苯甲酸:N-甲基二乙胺:催化剂投料量的摩尔比为1:1.0~20:0.01~10.0。
步骤(b)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C1~C6醇、乙腈、丙酮或二氯甲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反应步骤少,操作简单,反应易于控制;环保无污染,并且收率高;产品质量较好,收率能达到95%,纯度达到99.5%,单一杂质小于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a)4-[(4-甲基哌嗪-1-基)甲基]苯甲酸的制备:在组合电动搅拌和温度计的1000ml的三口瓶中加入600ml水,60g(0.40mol)对氨甲基苯甲酸,52g(0.44mol)N-甲基二乙胺,2.5g(0.04mol)铜粉,回流6h,反应液热过滤,反应液冷却至室温,析出大量白色固体,过滤得到88g 4-[(4-甲基哌嗪-1-基)甲基]苯甲酸,收率95%。
(b)伊马酸的制备:将步骤(a)制备的88g 4-[(4-甲基哌嗪-1-基)甲基]苯甲酸中加入500ml甲醇溶解,通入氯化氢气体,析出大量白色固体,抽滤得到114g伊马酸,收率99%,纯度99.6%。
实施例2
(a)4-[(4-甲基哌嗪-1-基)甲基]苯甲酸的制备:在组合电动搅拌和温度计的1000ml的三口瓶中加入600ml水,60g(0.40mol)对氨甲基苯甲酸,52g(0.44mol)N-甲基二乙胺,1.07g(0.04mol)铝粉,回流7h,反应液热过滤,反应液冷却至室温,析出大量白色固体,过滤得到86g 4-[(4-甲基哌嗪-1-基)甲基]苯甲酸,收率93%。
(b)伊马酸的制备:将步骤(a)制备的86g 4-[(4-甲基哌嗪-1-基)甲基]苯甲酸中加入500ml甲醇溶解,通入氯化氢气体,析出大量白色固体,抽滤得到112g伊马酸,收率99%,纯度99.6%。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金城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金城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91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