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冬虫夏草冻干纳米粉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28486.8 申请日: 2012-04-28
公开(公告)号: CN102631377A 公开(公告)日: 2012-08-15
发明(设计)人: 张国清;邹存生;薛洪发 申请(专利权)人: 三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6/068 分类号: A61K36/068;A61K9/20;A61K9/28;A61P1/14;A61P15/10;A61P11/00;A23L1/29
代理公司: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代理人: 奚胜元
地址: 810007 *** 国省代码: 青海;6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冬虫夏草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冬虫夏草纳米粉、冬虫夏草冻干纳米粉片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及保健品领域。

背景技术

冬虫夏草为麦角科(肉座菌科)虫草属植物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鳞翅目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 Oberthur幼虫上的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复合体,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多生于高寒山区、草原、河谷、草丛中,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中医认为,冬虫夏草入肺肾二经,既能补肺阴,又能补肾阳,主治肾虚,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虚弱,久咳虚弱,劳咳痰血,自汗盗汗等,是唯一的一种能同时平衡、调节阴阳的中药。现代科学发现了冬虫夏草越来越多的神奇功效。总体而言,冬虫夏草不但对人体各种脏器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还存在某些直接抗病功能。

冬虫夏草为名贵中药材,如何提高名贵珍稀中药材的利用效率,使其利用效率发挥到最大而又可以持续利用开发,一直是医药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提高冬虫夏草的生物利用率,不仅可以最大效率的发挥名贵中药材的补益和治疗作用,并能使有限的药材资源得到很好的保护,便于可持续利用开发。冬虫夏草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蛋白质、甘露醇、虫草素及微量元素等,传统的使用方法如煎煮、酒浸及常规粉碎后制成的片剂、胶囊、散剂、丸剂等均不能使冬虫夏草中的有效成分被人体完全吸收利用,且造成资源的浪费。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2304457A)冬虫夏草酒的制备方法,该专利文献公开了冬虫夏草酒的制备方法为:43~53度的食用白酒100质量份加1质量份的冬虫夏草水提取液和1质量份的冬虫夏草酒提取液,混合均匀而成,该酒剂中腺苷含量大于0.00003%,多糖含量大于0.005%。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2187923A)和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1336665B)中均公开了一种含北冬虫夏草的饮用茶。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1019899A)和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439423A)中均公开了一种虫草或虫草提取物含片的制备方法,主要采用冬虫夏草粉碎物或提取物与适量辅料组成。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1019898A)和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1332212A)中公开了一种冬虫夏草的微粉碎方法和微粉片的制备方法,其将冬虫夏草的虫体和子座分别粉碎,其粉碎后的虫体和子座可过40~2500目筛或更细,粒径为5~425微米或更细,选用小于150微米的微粉,控制水分含量在8~18%之间直接或多次压片后而得微粉片。目前,未见将冬虫夏草在低温粉碎至纳米级细度及制备成纳米粉片的报道。

另外,在人体内,载药微粒主要被网状上皮细胞丰富的肝、脾、骨髓等吸收,作为异物被巨噬细胞吞噬,有些颗粒能被溶酶体中的酶系攻击,导致其裂解并释放出药物。颗粒的粒径直接影响其体内分布,比如粒径<5μm的微粒可以通过肺,粒径<300nm的微粒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粒径<100nm的微粒能进入骨髓,因此纳米粒系统更容易通过胃、肠粘膜和鼻腔粘膜,甚至皮肤的角质层,使口服、鼻腔给药和透皮吸收的生物利用度得以提高。纳米粒的组成也能影响其体内分布和吸收,如脑硫酯的脂质体,包封葡萄糖氧化酶后能够克服血脑屏障而进入脑组织。现代对冬虫夏草的应用,主要将其煎煮炖汤,或制成药酒饮用,或者制为茶剂饮用,或者常规粉碎后与适宜辅料或单独制为片剂、丸剂、胶囊服用,或者提取为浸膏后与其他中药材配伍使用。常规的煎煮、酒浸和茶饮均不能使冬虫夏草中的有益成分完全释出或释出缓慢,生物利用效率低且造成名贵中药材的资源浪费,因此,将冬虫夏草进行微粉化或超微粉化后,不仅能够提高其在体内的释药速率,还能提高生物利用度,节约资源。

中药是中华名族的宝贵遗产,已经和正在为维护我们名族的繁荣昌盛发挥重要作用,中药材中对人体有益成分、微量元素、化合物众多,结构复杂,传统中药炮制工艺或制剂技术对有限的中药材资源造成较大浪费,且中药材中的许多热敏性成分、易氧化成分、芳香具挥发性活性物质或活性酶容易受到炙烤、煎煮、高温、常规粉碎等的破坏而发生劣变,使得中药材的保健和治疗作用大大降低。虽然我国药用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是盲目的采挖开发及生态破坏,不少名贵、珍稀中药品种濒临灭绝,成为稀缺资源。目前,大部分中药材仍采用传统制剂工艺制备为传统剂型入药,如丸剂、片剂、胶囊、汀剂等,剂型单一、服用量过大,且我国传统的中药提取工艺主要为水提或醇提两种,均分别只能提取水溶性或醇溶性成分而不能使有效成分完全溶出,提取过程中加热还使生物活性物质受到破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84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