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尾气洁净管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7576.5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9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文慧 |
主分类号: | F01N3/00 | 分类号: | F01N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 代理人: | 陈琳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尾气 洁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具体是一种汽车尾气洁净管,用于取代汽车原排气管系统的后消声器。
背景技术
原汽车排气是经前节三元催化处理后直接从后节消声器管道排出,处理不充分的排出尾气中还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空气。
专利号为99241167.X,专利名称为“网式汽车尾气净化消声器”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网式汽车尾气净化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在外壳内的机芯内装有网状滤芯,在机芯与外壳之间有真空助燃层。上述现有技术是用金属丝网体(从图示可知其金属网体为一些乱的金属丝堆成)来物理阻挡尾气中大颗粒物质的排出,同时利用金属丝网体内气体通道的异向性来减弱共振降低噪声。但该技术对尾气有害物质的截留是非常有限的。首先,金属丝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对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碳氧化物及氮氧化物等有害成分几乎不起作用;其次,先前被截留下来的尾气颗粒在金属上的吸附力很差,会被后续的尾气气流吹脱排出。第三,该技术称在金属丝网体中能让尾气进行二次燃烧,这不符合实际。从三元催化单元出来的尾气经过一截管路后温度已明显降低,而尾气中有害成分的继续“燃烧”需要某些贵金属的存在及需要较高的环境温度(400℃-800℃)。而尾气到达消音器单元温度已降低到不能再“燃烧”的温度(车行驶中排气口经常有冷凝水嫡出就证明温度已在100度以下)。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首先使进气全部强制改向,均匀分散于腔内前节气体匀散单元整个截面,然后通过不同材质处理单元阵列使尾气中有害成分包括碳氢化合物、碳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及固体颗粒先后被捕获,排出的几乎只是水汽。本发明外壳密封低压容器层及球连杆机构在汽车行驶时起到迅速交换热量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在现有车辆上直接方便改装、成本低廉、几乎彻底净化尾气、衰减噪声的汽车尾气洁净管。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汽车尾气洁净管,包括管体,管体的一端为进气口,另一端为排气口,管体内设置有多个尾气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外层包覆有一层低压密封容器层,低压密封容器层靠近进气口的一侧设置有施压孔,施压孔与低压密封容器层连通,低压密封容器层靠近排气口的一端设置有金属材质的球连杆部件,所述的球连杆部件包括金属球和金属连杆,金属连杆的一端与低压密封容器层连接,另一端与金属球连接。所述的低压密封容器层和设置在低压密封容器层上的金属材质的球连杆部件其作用是在汽车行驶时起到迅速交换热量的作用。本发明设计与汽车原有排气系统的后消声器外壳相似,内腔保持原有截面尺寸,保证原有排气量,重量几乎不变,基本上不影响车辆其它原有性能,因此适合各种车型排气系统的方便改装。
本发明所述的施压孔设置在低压密封容器层的端面上或者设置在低压密封容器层的外柱面上,以方便施压。
本发明所述的球连杆部件至少有一个,球连杆部件中的金属连杆设置在低压密封容器层的端面上或者设置在低压密封容器层的外柱面上。球连杆部件可以设置有多个,均位于排气口附近。
本发明所述的低压密封容器层厚度为1-10mm。
本发明所述的金属连杆为几何形状截面的柱体,整体可以是空心的或实心的或多个形状相同大小渐变的空心金属连杆依次套装而成。金属球可以是空心的或实心的或多个形状相似大小渐变的空心金属球依次套装而成。
本发明所述的管体内靠近进气口一端设置有气体均散装置,气体均散装置后依次设置有多个尾气处理单元,从进气口进入的尾气经过气体均散装置后形成涡流均匀分布在管体前节单元内,随后进入各个尾气处理单元。气体均散装置其作用和好处是使各个处理单元材质能均匀接触尾气。发挥最大处理效能。
本发明所述的管体内靠近排气口一端还设置有气体均散装置。在排气口附近设置气体均散装置的好处是使处理单元无死角并保持排气顺畅。
本发明所述的金属连杆长度为20 mm~2000 mm,金属连杆直径为3~10mm。金属连杆截面优选为圆形,加工方便,上述尺寸的技术效果是杆越长热交换越快。
本发明所述的金属球直径为20mm~300mm。上述尺寸的技术效果是直径越大热交换越快。
本发明所述的气体均散装置包括两片打有多孔的金属圆环,其外圆直径与管体内径相匹配,两个金属圆环之间设置有表面打有多孔的金属空心圆柱,金属空心圆柱直径与金属圆环内圆直径相匹配,金属圆环与金属空心圆柱同圆心连接,且金属空心圆柱的管腔中间位置垂直于管道方向设置有无孔金属片,无孔金属片直径与金属空心圆柱的管腔内径匹配。上述结构的效果是使进入的尾气强制改向均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文慧,未经郭文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75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光源干涉传感系统
- 下一篇:中央空调智能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