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1,1,4,4,4-六氟-2-丁烯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0359.5 | 申请日: | 201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3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孔小林;向绍基;付庆;虞小华;姚汉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1/18 | 分类号: | C07C21/18;C07C17/23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5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丁烯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以1,1,4,4,4-六氟-2,3-二氯-2-丁烯为原料制备1,1,1,4,4,4-六氟-2-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溶剂存在下,1,1,1,4,4,4-六氟-2,3-二氯-2-丁烯与锌粉反应制备1,1,1,4,4,4-六氟-2-丁烯;
所述溶剂选自:有机酸、无机酸、醇类,胺类,苯酚、烷基取代的苯酚、烷氧基取代的苯酚、乙醇胺、二乙醇胺或三乙醇胺;
所述有机酸选自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苯甲酸、草酸、丙二酸、戊二酸、己二酸、马来酸或富马酸;
所述无机酸选自盐酸和/或硫酸;
所述醇类选自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乙二醇、甘油、环己醇或苄醇;
所述胺类选自二甲胺、乙胺、正丙胺、正丁胺、环己胺、乙二胺、二异丙胺、苯甲胺、苯胺或烷基取代苯胺。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1,1,1,4,4,4-六氟-2,3-二氯-2-丁烯为原料制备1,1,1,4,4,4-六氟-2-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酸选自甲酸、乙酸或草酸,所述无机酸为盐酸,所述醇类为甲醇、乙醇或乙二醇,所述胺类为乙二胺或苯甲胺。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1,1,1,4,4,4-六氟-2,3-二氯-2-丁烯为原料制备1,1,1,4,4,4-六氟-2-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锌粉与1,1,1,4,4,4-六氟-2,3-二氯-2-丁烯的摩尔配比为1.5~3.5∶1,溶剂与1,1,1,4,4,4-六氟-2,3-二氯-2-丁烯的摩尔配比为50~5∶1。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以1,1,1,4,4,4-六氟-2,3-二氯-2-丁烯为原料制备1,1,1,4,4,4-六氟-2-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锌粉与1,1,1,4,4,4-六氟-2,3-二氯-2-丁烯的摩尔配比为1.8~2.5∶1,溶剂与1,1,1,4,4,4-六氟-2,3-二氯-2-丁烯的摩尔配比为20~10∶1。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1,1,1,4,4,4-六氟-2,3-二氯-2-丁烯为原料制备1,1,1,4,4,4-六氟-2-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温度为100~200℃。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1,1,1,4,4,4-六氟-2,3-二氯-2-丁烯为原料制备1,1,1,4,4,4-六氟-2-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锌粉在反应之前经活化预处理。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1,1,1,4,4,4-六氟-2,3-二氯-2-丁烯为原料制备1,1,1,4,4,4-六氟-2-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加入溶剂和锌粉,加热到反应温度100~200℃后,再加入1,1,1,4,4,4-六氟-2,3-二氯-2-丁烯。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以1,1,1,4,4,4-六氟-2,3-二氯-2-丁烯为原料制备1,1,1,4,4,4-六氟-2-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加入溶剂和5~10%的锌粉,加热到反应温度100~200℃后,再加入1,1,1,4,4,4-六氟-2,3-二氯-2-丁烯和剩余的锌粉。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1,1,1,4,4,4-六氟-2,3-二氯-2-丁烯为原料制备1,1,1,4,4,4-六氟-2-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1,1,4,4,4-六氟-2,3-二氯-2-丁烯的纯度为50~99%。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1,1,1,4,4,4-六氟-2,3-二氯-2-丁烯为原料制备1,1,1,4,4,4-六氟-2-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产物1,1,1,4,4,4-六氟-2-丁烯的提纯方法为加压精馏,精馏温度为30℃~120℃,精馏压力为0.2~1.0MPa。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1,1,1,4,4,4-六氟-2,3-二氯-2-丁烯为原料制备1,1,1,4,4,4-六氟-2-丁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产物1,1,1,4,4,4-六氟-2-丁烯包括顺式-1,1,1,4,4,4-六氟-2-丁烯和反式-1,1,1,4,4,4-六氟-2-丁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035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筛
- 下一篇:一种高效率、高温、高压超声波换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