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碱性锌镍合金电镀液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9208.8 | 申请日: | 2012-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3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亮;裴和中;何明奕;龙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3/56 | 分类号: | C25D3/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碱性 镍合金 电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碱性锌镍合金电镀液,特别是其中添加的络合剂和添加剂,属于钢铁材料和其他金属的表面镀覆工艺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Zn—Ni合金镀层是近10多年兴起的一种优良的新型防护性镀层,在保护钢铁件方面优点突出。Zn—Ni合金一般是指以锌为基含有少量镍(20%以下)的合金,耐蚀性比锌镀层高5~1 0倍,在恶劣的工业大气及严酷的海洋环境中更是表现优异,且氢脆敏感性很小,彩钝后的Zn—Ni合金外观可保持10年,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Zn—Ni合金镀层Zn—Ni合金电镀最先在日本和德国获得成功,并在汽车工业上获得广泛应用,如日本丰田、本田、马自达等汽车公司,同时也应用在航空、航天、轻工、家电等领域。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近几年发展很快,但实际应用还很少,主要是对该体系电镀液及其相应工艺的研究尚不太成熟。
目前锌镍合金的镀液主要采用酸性体系和碱性体系。酸性体系成分较简单,阴极效率高,镀液稳定,易于操作,但镀层不均匀,并且电流密度变化对镀层组成影响太大,最终影响耐蚀性。碱性体系采用碱性镀液,其分散性好,合金镀层组成随电流的变化波动小,镀层厚度均匀,成本也不高。但相对于酸性体系来说,研究较少,工艺远未成熟,作为该技术主要内容之一的镀液及添加剂的配方组成更是亟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碱性锌镍合金电镀液,采用该电镀液可以获得优良耐蚀性和电流效率的Zn—Ni合金镀层,镀层厚度和成分均匀,晶粒细小,力学性能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碱性锌镍合金电镀液是含有氧化锌、氢氧化钠、硫酸镍、络合剂、添加剂和光亮剂的水溶液,镀液具体成分及含量为:ZnO 8~1O g/L,NaOH 100~150 g/L,NiSO4 8~15 g/L,络合剂 30~50 g/L,添加剂2~4g/L。镀液中络合剂
和添加剂的摩尔比7.5~3.5:2.5~1.5。
常用的络合剂有脂肪族胺类、胺醇类、多胺类、羧酸类、多元醇化合物等,各有优缺点。经过多种络合剂联合的试验优化,本发明选用的络合剂为:葡萄糖酸钠、磷酸和不饱和甲基丙烯酸胺按照摩尔比4~3:1~0.5:5~3的缩合物。
常用的添加剂是脂肪族胺类,胺醇类,多胺类,氨基羧酸类,羟基羧酸类,多元醇化合物等,各有优缺点。经过多种添加剂组合的试验优化,本发明选用的添加剂为:是将含氮杂环有机物和环氧氯丙烷的缩合产物,用溴代羧酸进行季胺化反应,然后加入烟酸钠和硫脲,其中溴代羧酸:烟酸钠:硫脲的摩尔比为15~9:1.5~0.5:1.5~0.3。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采用本发明络合物和添加剂的碱性锌镍合金电镀液获得的镀层平整(如图1),晶粒细小(如图2),镍含量适中(如图3的能谱分析,测得镀层元素成分Zn86.11w%、Ni12.56w%、氧1.33w%),镀层盐雾试验表明未经钝化的锌镍合金镀层抗红锈时间也可达1600小时,镀层结合力良好;并且该络合物和添加剂能够使强碱镀液稳定,阴极电流效率高达85%,电流密度范围宽,晶粒细至200~300n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镀液获得镀层的低放大率2000倍扫描电镜表面形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镀液获得镀层的高放大率10000倍扫描电镜表面形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镀液获得镀层成分的能谱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所述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碱性锌镍合金电镀液:
冷轧钢板基体上电镀镍锌合金镀层。碱性锌镍合金电镀液是含有氧化锌、氢氧化钠、硫酸镍、络合剂、添加剂和光亮剂的水溶液,镀液具体成分及含量为:ZnO 8 g/L,NaOH 100 g/L,NiSO4 8 g/L,络合剂 30 g/L,添加剂2 g/L。电镀液中络合剂和添加剂的摩尔比7.5:2.5。
络合剂为:葡萄糖酸钠、磷酸和不饱和甲基丙烯酸胺按照摩尔比4: 0.5:5的缩合物;添加剂为:是将咪唑和环氧氯丙烷的缩合产物,用溴代乙酸进行季胺化反应,然后加入烟酸钠和硫脲,三种物质摩尔比为15:1:1.5,其中烟酸钠和硫脲均为普通市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92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余热锅炉的防堵灰出口烟道
- 下一篇:一种用于水煤浆锅炉的滚动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