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4205.5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7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张英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26;H01M10/48;H01M10/50;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合成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电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全球环境污染和煤炭紧缺的问题也愈发严重。传统油煤气等矿物能源会很快枯竭,煤炭的形势很严峻。正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太阳能储能装置应运而生。而作为储能装置主要储能来源的电池,锂离子电池由于其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无污染,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开始逐步取代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应用于储能装置、备用电源等领域。因太阳能等储能装置需要相当大的容量储能,使用锂电池为储能装置提供能量时,对锂电池的储能要求很高,并且对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一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锂电池的重量、体积和与储能装置的配合等都是锂电池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为了满足需要大容量储能装置的需求,储能锂电池的设计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储能率高,结构简单且安全可靠的电池模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块,包括:第一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和第二固定板中的每个上均形成有多个一一对应且彼此间隔布置的安装孔;多个电池,所述多个电池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固定板上的安装孔一一对应,其中,所述多个电池中的每一个的第一端配合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个安装孔内且第二端配合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个安装孔内;第一和第二电池极耳连接片,所述第一电池极耳连接片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上且均与所述多个电池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池极耳连接片设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下表面上且均与所述多个电池的第二端相连;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固定板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模块,多个电池的第一端均与第一电池极耳连接片相连,多个电池的第二端均与第二电池极耳连接片相连,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均形成有间隔布置的安装孔,且多个电池配合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的安装孔内。由此,多个电池通过第一电池极耳连接片和第二电池极耳连接片并联,使电池模块具有预定的容量,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多个电池与间隔布置的安装孔配合,使多个电池间具有间隙,方便空气流动和散热,使电池模块性能稳定。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电池模块,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多个电池相连以检测所述多个电池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所述第一和第二固定板均为矩形板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所述第一和第二固定板中的每一个上的安装孔均呈3×5矩阵排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容纳所述第一电池极耳连接片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容纳所述第二电池极耳连接片的第二容纳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上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下表面上均形成有加强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所述第一和第二固定板均由聚苯硫醚和玻璃纤维的复合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所述第一电池极耳连接片分别与所述多个电池的第一端焊接且所述第二电池极耳连接片分别与所述多个电池的第二端焊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和螺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所述多个电池为锂电池、镍电池或镍氢电池。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装配示意图;和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42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