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节油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2808.1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2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冯怡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怡刚 |
主分类号: | F02M25/12 | 分类号: | F02M25/1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严新德 |
地址: | 上海市中山西路***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节油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领域,尤其涉及电解技术,特别是一种汽车节油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以燃油作为能源。但是,燃油供应日趋紧张,同时,燃油燃烧后会产生有害物质,影响环境。因此,减少燃油的消耗成为汽车业内人士的普遍追求,但是,迄今尚未出现有效又无副作用的减少燃油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节油方法,所述的这种汽车节油方法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节油技术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这种汽车节油方法,包括一个向汽车发动机燃烧室内添加可燃物的步骤,其中,所述的可燃物是氢气和氧气,所述的氢气和氧气通过水的电解反应产生,所述的水的电解反应在一个电解槽中进行,所述的电解槽设置在汽车上,利用一个输气管道从电解槽的上方收集氢气和氧气并输送到汽车发动机的进气口或者进气口附近,由汽车发动机吸入后加入燃烧,利用汽车蓄电池为电解反应提供电源。
进一步的,利用汽车蓄电池正常充电饱和后的多余电能对水进行电解。
进一步的,在电解槽中设置升降隔板,升降隔板由不锈钢材料组成,通过调整升降隔板与水的接触面积来控制电解反应过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现上述汽车节油方法的装置,所述的这种汽车节油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电解水装置,其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电解水装置均各自包括有一个容器,任意一个所述的容器内均各自设置有一个阳极板和一个阴极板,所述的阳极板与所述的阴极板平行,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的距离在30毫米~82毫米之间,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设置有一个以上数目的升降隔板,所述的升降隔板相互间隔平行、并且均与阳极板平行,升降隔板的两侧与容器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滑动副,升降隔板的滑动方向平行于阳极板并垂直于容器的底面,所述的升降隔板中至少包括有一个间隙控制隔板,所述的间隙控制隔板的底侧与容器的内底面之间保持有间隙,所述的间隙的高度在0.2毫米~30毫米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容器内设置有水位控制装置,所述的水位控制装置包括一个水位最低点的控制装置和一个水位最高点的控制装置,所述的水位最低点距离容器的内底面20毫米,所述的水位最高点位于升降隔板顶侧的下方且与升降隔板的顶侧相距5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阳极板和阴极板上分别连接有电池连接导体,所述的升降隔板的数目为1~n个,阳极板和阴极板所连接的电池的供电电压为V,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解水装置的数目是两个以上,所述的两个以上的电解水装置中的阳极板通过导线相互连接、阴极板通过导线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任意一个所述的容器均包括有一个盖子,盖子密封连接在容器的顶端,盖子中设置有一个输气导管和一个补水管,所述的输气导管和补水管分别与容器的内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补水管与一个水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位控制装置由一个浮球阀构成,所述的浮球阀设置在容器内腔中的补水管道上。
进一步的,任意一个所述的升降隔板均由不锈钢板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容器外设置有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所述的正极接线端子通过导体与阳极板连接,所述的负极接线端子通过导体与阴极板连接。
进一步的,容器的横截面呈矩形,容器的纵向截面呈矩形。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在容器内注水,补水管连接到一个水箱,水位控制装置控制容器内水位最高点在升降隔板的顶端以下5毫米处,控制容器内水位最低点在容器内底面以上20毫米处。容器上连接有输气导管,输气导管连接到汽车发动机的进气口或者进气口附近。阳极板通过导体与汽车蓄电池的正极连接,阴极板通过导体与汽车蓄电池的负极连接。接通汽车蓄电池后,电流通过容器内水体,在阳极产生氧气,在阴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通过输气导管传送到汽车发动机的进气口或者进气口附近,由汽车发动机吸入,加入燃烧。因为氢气和氧气均为可燃气体,所以可以替代部分燃油燃烧。汽车蓄电池在正常充电到饱和后会发热,继续消耗发电机的电能,本发明利用汽车蓄电池正常充电饱和后的多余电能对水进行电解。通过插拔升降隔板,可以改变升降隔板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控制电解反应的速度,调整氢气和氧气的产生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怡刚,未经冯怡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28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卡式电动花毂棘轮
- 下一篇:超高速永磁电机陶瓷球轴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