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茶生物菌酒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1716.1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4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永刚 |
主分类号: | C12G3/04 | 分类号: | C12G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茶 生物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茶菌经调制而成的生物菌酒,特别是涉及一种红茶生物菌酒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菌有着悠久的历史,内含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茶、糖、维生素等约二千种天然营养物质,集营养、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五大功效。目前,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并且国内也有不少研究机构和大学也都致力于红茶菌的研究。随着红茶菌的深入研究,其衍生产品也会层出不穷。
本发明就是基于一种红茶菌饮料,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露酒标准,经与果酒酒基调制,而制成一种新型的生物菌酒。这种菌酒既保持了原有红茶菌的营养特性,又增加了果酒的酒香、果香,属于果酒系列,又具备了国外气泡酒的特点。而且与不同果酒酒基调配,会衍生出不同口味的系列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阐释红茶生物菌酒的形成,该菌酒既能基本保持红茶菌原有的营养、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五大功效,又能保证口味且质量稳定、存贮期延长等优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述红茶生物菌酒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红茶生物菌酒,其组成为红茶、糖、水、红茶菌母液、蓝莓(蓝靛果等)水果酒基、食用酒精、食用添加剂。首先培育红茶菌菌种,然后将红茶、糖、水按比例混合煮沸,凉至适宜温度按比例加入红茶菌菌种,进行恒温有氧发酵至一定时间即成红茶菌原液。将水果酒基按比例调入到红茶菌原液中,再加入食用酒精调成不同酒精浓度,并辅以食用添加剂,制成红茶生物菌酒。
本发明的生产方法:
按照培养和制成菌种、原液、菌酒三步生产法:第一,培育红茶菌菌种。将符合国家规定的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经一定的工艺培育成红茶菌菌种。第二,培养红茶菌原液。采取扩大培养的方法,将红茶、糖、水按0.5∶10∶100比例混合煮沸,凉至25-35℃后,按红茶糖水和红茶菌母液15-20∶1的比例混合,装入发酵罐内进行恒温(30℃)有氧发酵,待发酵一定时间(7-100天)后即成红茶菌原液。第三,制成红茶生物菌酒。将红茶菌原液经灭菌后,按不同酒精浓度需求调入相应量的蓝莓(蓝靛果等)水果酒基和食用酒精,再添加适量食用添加剂(柠檬酸、食用香精、山梨酸钾等),经沉淀、过滤后,充贯二氧化碳气体,最后制成红茶生物菌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红茶菌菌种的培养。红茶菌菌种使用的原料是茶水加糖。茶叶使用红茶,糖最好用冰糖或白沙糖,水要求洁净即可。茶、糖、水的比例是0.5∶10∶100。配制过程是先将水煮沸为100℃以上,尔后以纱布包裹红茶与冰糖,投入水中煮20分钟,茶水温度降至30℃时倒至玻璃器皿中接种。将培养的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混合液作菌种,菌液与培养液按1∶4的比例在培养容器中混合均匀,菌膜用量不少于容器截面积的一半。然后用干净纱布盖住容器口,扎紧,防尘、防果蝇产卵孵蛆并保证通气,有利于菌膜形成。接种完毕,放在无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维持在25~35℃之间恒温静止培养,不可过高或过低,约10天左右,菌液表面生成了一层漂浮的像海蜇一样的亮膜,并伴有类似柠檬酸味时母液即成熟。
2、红茶原液的培养。采用红茶、糖为原料,先将水煮沸为100℃以上,尔后以纱布包裹一定比例的红茶与糖,投入水中煮20分钟,以便茶的营养成分充分溶于水中。茶、糖、水的比例为0.5∶10∶100,待水冷却至25-35℃以下时,按红茶糖水、红茶菌母液15-20∶1比例混合后装入发酵罐内恒温(30℃)有氧发酵,至一定时间(15-20天)即成红茶菌原液。
3.红茶生物菌酒的生产。将发酵罐已经培养好的红茶菌原液经灭菌后注入到配料罐中,按不同酒精浓度需求调入相应量的蓝莓(蓝靛果等)水果酒基和食用酒精,再添加适量食用添加剂(柠檬酸、食用香科、山梨酸钾等),经沉淀、过滤后,再注入到混合罐中,与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碳气体充分混合,通过等压灌装设备注入到瓶内即封盖,最后制成红茶生物菌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永刚,未经刘永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17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晶体管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搜索装置、搜索方法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