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多维矩阵参照基本结构单元进行药物构架化合物设计的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0889.1 | 申请日: | 2012-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3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闫京波;张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闫京波;张志强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尹振启 |
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多维 矩阵 参照 基本 结构 单元 进行 药物 构架 化合物 设计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构架化合物分子设计方法领域,涉及采用多维矩阵参照化合物基本结构单元进行药物构架化合物分子设计的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100年来,药物研发经历了下述阶段,1)标靶发现;2)标靶验证;3)高通量筛选(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4)Hit-to-Lead;5)先导化合物;6)临床研究等,其中,靶标验证阶段和药物分子设计被公认为药物研发的瓶颈。
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基因工程发现了大约12000-15000种新型的靶标蛋白质类型,但使用这些新型靶标开发出来的新型药物的预期效果与其实际疗效之间的偏差非常大,导致世界制药和药物研发行业遭遇巨大的损失并深感困惑。目前,世界药物研发行业主要运用的还是被广泛验证过的300-500个生物靶标类型,并有多种药物筛选合成方法被广泛地加以应用。
高通量筛选(HTS)是当前药物研发中广泛应用的药物筛选手段。研究大型数据库的结果表明,用于药物研发过程的高通量筛选化合物种类有1500-2000万。尽管高通量筛选可通过自动化设备每天筛选出12万个以上的化合物,但其又受到诸多技术限制:1)生物靶标的精确性,需要在微量下具备精确度的可用于自动化过程的生物靶标;2)检测手段的提高,需要高分辨度的检测设备,如高质量基因芯片;3)高质量的化合物收藏,一般包括300-500万种精选的化合物,如具有像药型特性的高质量化合物,药物研发项目相关的化合物等,不仅需要考虑化合物的质量与纯度,还要考虑化合物结构类型可代表的化学空间化合物数量,包括化合物的多样性(Diversity)与像药性(Drug Likeness)等。
“像药”型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和开发将成为世界制药行业的研发重点之一。像药型化合物的可能药物分子数目为1063,该方法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如何从中有效寻找具备特定生物功效的化合物结构类型?如何使“像药”型化合物代表的化学空间有效的与蛋白靶标所代表的生物空间紧密地结合,增加新型化合物结构种类和数目?其开发的局限性在于,分子设计的有效性和可利用的药物构架化合物(Building Block)种类的多样性,并成为药物研发的另一个重要瓶颈。
Hit-to-Lead成为药物研发的主要手段,并在近几年正式引入药物研发产业链。该方法先通过高通量筛选“像药型”化合物,以确认一组活性化合物(“Hit”),再评估和优化活性化合物以获得先导化合物(“Lead”),并经多次筛选和优化先导化合物结构类型,以有效和准确地在高通量筛选的结果中优化出针对于特定生物靶标具备可成药性的化合物结构。通常,从化合物的合成、筛选、药效药理学、完成化合物的结构优化需要耗费4-6年,并需要开展大量的分子设计和分子结构对比工作,故存在系统性较差,需与分子设计理念相结合等缺陷。
目前,先导性化合物的优化又成为药物研发的关键,将优化后的先导性化合物进行分子设计和分子结构对比,以获得核心的化合物结构,再通过结构修饰以实现下述效果:1)最大程度增加对于特定靶标的生物活性;2)在保持对特定靶标生物活性的同时,具有选择性;3)增加对特定细胞的功能和活性;4)优化化合物的体内试验效果;5)调节化合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毒性(ADME/T)等特性;6)配合和满足化合物在制剂、给药方式、输送系统、生物利用度等方面的需求。
然而,已有的先导化合物的优化过程比较机械和繁琐,涉及调整先导化合物的取代基、杂原子成分、分子形状等方面的结构修饰,使其具备“像药”性。通常,需针对1-3个具有核心结构的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再研究化合物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SAR),并结合化合物的药代药理毒副作用等性质来优化化合物结构,多需要合成5000个以上的化合物,化合物分子的设计效率较低,并存在没有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药物研究数据与药物研究手段等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闫京波;张志强,未经闫京波;张志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08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