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视频处理装置以及视频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0261.1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0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熊谷隆;池田信之;藤本宏;诸星利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4N13/04 | 分类号: | H04N13/04;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频 处理 装置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频处理装置以及视频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电视观众不使用特殊眼镜也能够由裸眼看到立体视频的立体视频显示装置(所谓的裸眼3D电视)正在普及。该立体视频显示装置显示视点不同的多个图像。并且,这些图像的光线例如通过视差障壁、双凸透镜等控制输出方向,并引导至观众的双眼。只要观众位置合适,观众就能以左眼和右眼看到不同视差图像,因此,能够立体地识别视频。
但是,在裸眼3D电视中,存在因观众的位置而无法立体看到视频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所要解决的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观众的位置适当显示立体视频的视频处理装置以及视频处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包括观众位置检测部、视域信息计算部、存储部以及视域控制部的视频处理装置。上述观众位置检测部使用由摄像装置拍摄的视频检测处观众位置。上述视域信息计算部用于在二维视频的显示中计算控制参数,以便在与上述观众的位置对应的区域设定能够立体地观看在显示部上显示的多个视差图像的视域。上述存储部用于在所述二维视频的显示中存储算出的控制参数。视域控制部与从二维视频的显示转换到立体视频的显示转换同步地根据存储于所述存储部中的控制参数设定所述视域。
根据上述构成的视频处理装置,能够根据观众的位置适当地显示立体视频。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视域控制功能的视频显示装置100的外观图;
图2是表示视频显示装置100的构成示意框图;
图3是从上方从看到液晶面板1以及双凸透镜2的局部的示图;
图4是表示算出视域信息的方法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5是表示向视频显示装置100发送信号的遥控器20的一个例子的示图;
图6是表示用于设定视域控制模式的OSD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视频显示装置100的控制器10的处理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视频显示装置100的控制器10的处理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视频显示装置100的控制器10的处理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视频显示装置100a的示意框图;
图11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视频显示装置100a的控制器10a的处理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视频显示装置100b的示意框图;
图13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视频显示装置100b的控制器10b的处理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视频显示装置100c的示意框图;
图15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视频显示装置100c的控制器10c的处理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视频显示装置100c的控制器10c的处理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存储于控制信息存储部18中的内容(contents)类别与视域位置之间关系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18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视频显示装置100c的控制器10c的处理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以及
图19是表示图2中作为变形例的视频显示装置100′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实施方式。首先,说明视域控制功能概要。
图1是具有视域控制功能的视频显示装置100的外观图,图2是表示其构成的示意框图。视频显示装置100具有液晶面板1、双凸透镜2、摄像装置3、受光部4以及控制器10。
液晶面板(显示部)1是例如55英寸大小的面板,沿水平方向配置11520(=1280×9)个像素,沿垂直方向配置720个像素。而且,在各像素中,沿着垂直方向形成有三个亚像素即、R子像素、G子像素以及B子像素。光从设置于背面的背光装置(未图示)照射到液晶面板1。各像素使与由自控制器10供给的视差图像信号(后述)相对应的亮度的光透过。
双凸透镜(开口控制部)2具有沿液晶面板1的水平方向配置的多个凸部,其数量为液晶面板1的水平方向像素数的1/9。并且,以每隔沿水平方向配置的九个像素便对应一个凸部的方式,将双凸透镜2粘贴到液晶面板1的表面上。透过各像素的光从凸部的顶点附近带有指向性,并向特定的方向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02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