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溶磷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5164.8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8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发祥;尚海丽;张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微生物发酵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05F11/08;C12R1/66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 |
地址: | 650217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磷菌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溶磷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现代农业的发展伴随着化肥的大量使用,在增产增收的同时却也导致了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中的微生物失衡,土壤酸化,重金属含量增加,同时肥料流失还会造成水体污染。目前未见一种可用于农用微生物菌剂系列肥料溶磷菌的文献报导和应用,农用微生物菌剂系列肥料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土壤品质,同时也可以增强作物的抗性,增加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调节土壤中的微生物趋于平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溶磷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可用于新型多功能具有溶磷能力的环保生物肥料的生产。
本发明的溶磷菌分类命名为臭曲霉Aspergillus foetidus,其保藏登记号为CGMCC No.5857。
该菌株鉴定为:
1、形态特征:在PDA培养基上无色,有隔膜,分生孢子梗从壁厚而膨大的菌丝细胞垂直伸出,无隔膜,粗糙,顶端膨大呈球形。
2、序列信息:经序列比对,信息结果与数据库中Aspergillus菌种的复合率较高;聚类分析,发现该菌株与Aspergillus niger的聚类相距较远,明显分为两组, 聚类结果与Aspergillus tubingensis和Aspergillus foetidus等菌种的聚类结果较为相近,可判定该菌株与Aspergillus foetidus等菌种的亲缘关系较近。
本发明的溶磷菌的制备方法如下:
1)发酵种子的培养:选取试验室中培养出的纯净、优良的目标菌进行种子罐接种,接种后进行振荡培养或搅拌培养4-5d,测定菌种浓度达到1010以上;培养基为葡萄糖5-15g、硫酸铵0.2-0.8g、磷酸钙6-12g、氯化钠0.1-0.5g、氯化钾0.1-0.5g、硫酸镁0..1-0.5g、硫酸亚铁0.01-0.05g、硫酸锰0.01-0.05g、蒸馏水1000ml,pH7.0-7.5;
2)发酵罐及培养基灭菌:先对发酵罐进行灭菌,冷却后加入培养基,再进行实消,即对培养基灭菌。培养基与上述种子培养基相同,采用蒸汽灭菌,控制压力0.1-0.15Mpa,温度121-125℃左右,灭菌20min-30min,无菌空气保压,自然冷却至25℃;
3)发酵罐接种:将种子液导入发酵罐中,在接种过程中保持发酵罐内正压0.03-0.05Mpa;
4)发酵过程控制:保持温度25℃,发酵罐内压强0.05Mpa,通过温度计及压力表1-2h检测一次温度、压力,通过调节无菌空气加入量调节其溶氧,通过取样口取样检测菌种纯度、含量及pH值;
5)发酵后放料:发酵后期观察发酵液浓度不再变化,则可以进行放料,放料时保持罐内压力0.03-0.06Mpa,放料时进行搅拌,以使料液均匀,放料后溶磷菌产品放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或于0-4℃条件下保存。
本发明的溶磷菌具有较强的溶磷能力,由以下试验证明:
试验室测定菌种溶磷能力
试验目的:通过对三株溶磷真菌溶磷效果的测定,确定其溶磷能力的强弱。
试验原理:采用重量法,依照GB/T8537-1999方法,用水和EDTA溶液提取水溶磷和有效磷,提取液中正磷酸根离子在酸性介质中与喹钼柠酮溶液生成黄色磷钼酸喹啉沉淀,用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测定磷的含量。培养结束时用钼蓝法进行测定对比。
试验步骤及方法
1、样品处理
a、设本功能菌为1号样,另购买两组具有解磷功能的菌种设为2号样及3号样,设置一组不加菌种的空白处理为对照ck,将各处理中的菌种在PDA平板上划线培养,活化3次;
b、将活化好的菌种取一环接种于100ml的PDA液体培养基,27℃,200r/min,摇床培养4天;
c、取3ml菌种培养液,离心取上清液2.5ml(1%的接种量)加入含磷的250mlCa3(PO4)2液体培养基,27℃,200 r/min,摇床培养7天;
d、在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取样测定。
2、重量法测定水溶磷及有效磷
(1)测定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微生物发酵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省微生物发酵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51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