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dZnO薄膜的电致发光器件及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94513.4 申请日: 2012-04-01
公开(公告)号: CN102610724A 公开(公告)日: 2012-07-25
发明(设计)人: 马向阳;田野;杨德仁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主分类号: H01L33/28 分类号: H01L33/28;H01L33/00
代理公司: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代理人: 胡红娟
地址: 310027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cdzno 薄膜 电致发光 器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尤其涉及一种基于CdZnO薄膜的电致发光器件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光电技术的发展,对紫外、可见区的短波长光电器件的需求,使得ZnO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ZnO为宽禁带直接带隙半导体,室温下禁带宽度为3.36eV,激子结合能为60meV,因此室温下不易被热激发,具备室温下发射短波长光的必要条件。近来研究表明,ZnO由于具有合适的禁带宽度、丰富的本征缺陷和离子易掺杂的特点而具有高场电致发光性能,且其材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制备温度较低、化学稳定性好、导电性能好,具有其它电致发光氧化物所不具有的优点。

作为ZnO体系中的重要一员,CdZnO薄膜通过调节Cd的含量,可以有效地将CdZnO薄膜的发光波长调节至可见光区(J.A.Van Vechten and T.K.Bergstresser,Phys.Rev.B.1,3351(1970))。如果能够利用CdZnO薄膜实现在可见区的电致发光,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然而由于其是间接带隙半导体,不能直接用来制备发光器件。目前,人们正在致力于实现硅基光电集成,其中最关键是实现硅基发光。显然,如果能实现硅基CdZnO薄膜的可见电致发光器件,无疑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对于硅基CdZnO薄膜的电致发光器件报道还很少。其主要瓶颈在于,一方面CdO在CdO-ZnO合金系统中的固溶度很低(在热平衡状态下大约只有2mol%),所以很难利用简单的设备制备出高Cd含量的CdZnO薄膜。另一方面Cd较低的熔沸点又使得制备基于高Cd浓度掺杂的CdZnO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变得十分困难。

2007年A.Nakamura等人利用RPE-MOCVD的方法制备了n-ZnO/n-MgZnO/ZnCdO/p-SiC结构电致发光器件,实现了ZnCdO薄膜在可见区的发光(A.Nakamura,T.Ohashi,K.Yamamoto,J.Ishihara,T.Aoki,J.Temmyo and H.Gotoh,″Full-color electroluminescence from ZnO-based heterojunction diodes″,Appl.Phys.Lett.90,093512(2007))。2008年J.W.Mares等人利用等离子体辅助MBE的方法制备了GaN/CdZnO复合量子阱结构电致发光器件,其器件的发光波长位于390~415nm(J.W.Mares,M.Falanga,A.V.Thompson,A.Osinsky,J.Q.Xie,B.Hertog,A.Dabiran,P.P.Chow,S.Karpov and W.V.Schoenfeld,″Hybrid CdZnO/GaN quantum-well light emitting diodes″,J.Appl.Phys.104,093107(2008))。2009年J.L.Liu等人利用等离子体辅助MBE的方法制备了p-ZnO/i-CdZnO/n-ZnO结构电致发光器件,其发光波长位于466nm(L.Li,Z.Yang,J.Y.Kong,andJ.L.Liu,Appl.Phys.Lett.95,232117(2009))。然而,以上器件均存在结构复杂,开启电压较大,对设备要求高,制备周期长等问题。如何利用简单的设备制备出低开启电压的硅基CdZnO薄膜的可见电致发光器件,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CdZnO薄膜的电致发光器件,结构简单,开启电压低,能够实现在可见区的电致发光。

一种基于CdZnO薄膜的电致发光器件,包括P型硅衬底,所述的P型硅衬底正面自下而上依次沉积有绝缘层、发光层和电极层,P型硅衬底背面沉积有欧姆接触电极;所述的发光层为CdZnO薄膜。

所述的电致发光器件以P型硅衬底作为空穴提供体,CdZnO薄膜作为电子提供体,中间的绝缘层能够有效降低器件的工作电流;掺杂有合适量Cd的CdZnO薄膜可通过近带边和缺陷的自发辐射复合发出可见区光。

所述的P型硅衬底采用重掺P型硅片,可以有效地为器件提供空穴。

所述的重掺P型硅片的电阻率优选为0.01~1欧姆·厘米;更优选为0.01欧姆·厘米。电阻率过高的P型硅片空穴注入少,会降低器件的发光效率;电阻率更低的P型硅片以现有的生产工艺还很难实现。该电阻率条件的P型硅片不仅制备方便,而且制得的器件发光效率较高。

所述的P型硅衬底采用普通厚度的重掺P型硅片即可,其厚度优选为400~700μ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45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