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节能舰载机拦阻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4959.9 | 申请日: | 201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9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赵润生;孔毅;冯刚;赵益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特拉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F1/02 | 分类号: | B64F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胡坚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节能 舰载 拦阻 | ||
本发明属于海军舰船装备领域,涉及一种高效节能舰载机拦阻器
背景技术
舰载机降落拦阻系统是航母上最重要的装备之一,而其结构与工作原理自发明后也一直沿用至今,但该拦阻系统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和不足,如挂索失误,断索拦阻网刚性拦阻及操作维护复杂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严重的影响到了航母的作战效能,增加了使用成本。舰载机降落拦阻系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有针对性的对以上现有舰载机拦阻系统所存在的具体问题,研究出设计的一种新概念形式的高效节能舰载机拦阻器设计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地就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供航母舰载机降落时使用的在舰体甲板内设置有摩擦/发电机减速器、液压阻尼减速器、轮索系的高效节能舰载机拦阻器:
实现本发明的目地及解决方案是:拦阻器的多个摩擦/发电机组合减速器1呈纵向串列式布局安装在甲板下面两侧,在减速器1的轴2上装有摩擦盘3摩擦盘上装有摩擦片4及制动/复位卷筒5卷筒上还装有钢拉索6,轴的顶端装有复位电机7,轴2的另一端则通过离合/联轴器8与副制动轮/发电机轴9联结,轴9上安装有副制动轮10皮带传动轮11发电机12制动轮11上装有摩擦片13皮带轮上装有传动带14,传动带与其它串列减速器上的皮带轮联通。各个发电机与电池组15之间均有导线16联通。
液压阻尼减速器17的缸体18内的活塞19上联接有拉杆20拉杆的前端装有滑轮21钢拉索6从滑轮21间通过,拉动活塞19向前运动,使缸体内的液压油受压,通过管道22进入到储能罐23中,并对拉索产生反向拉力。
轮索系中的钢拉索6一端固定在卷筒5上另一端则通过导向轮24滑轮21导向轮25平导向轮26与另一侧减速器的导向轮、滑轮、卷筒联结。
说明书附图
附图1是拦阻器正视图
附图2是拦阻器俯视图
附图3是拦阻器左视图
图中:1——减速器 2——轴 3——摩擦盘
4——摩擦片 5——卷筒 6——钢拉索
7——复位电机 8——离合/连轴器 9——发电机轴
10——副制动轮 11——传动轮 12——发电机
13——摩擦片 14——传动带 15——电池组
16——导线 17——液压阻尼器 18——缸体
19——活塞 20——拉杆 21——滑轮
22——管道 23——储能罐 24——导向轮
25——导向轮 26——平导向轮
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整个系统整体受力的方式减阻,因而各部件拉索的受力受压均匀,从而保证了飞机在整个降落过程中的柔和减阻、准确性、制动过程平衡。同时也大幅降低了故障率及飞机和设备的损耗,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使采用传统拦阻技术所存在的断索率高,挂索失误、刚性拦阻等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由于大量采用了能量回收系统,其经济性极好,同时也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除供舰船使用外还可作为新型飞机弹射器的配套装备,为岛、礁边防及机场应急装备使用。同时还可广泛作用民用电梯、矿山、吊车等场合的节能产品使用。
具体实施方案
当舰载机飞至降落区域时,在飞机挂钩挂住第一道拦阻索后。同时迅速指令撑起第二道拦阻索、第三道拦阻索进行拦阻,以使道钢拉索同时受力,减少断索事故。在飞机挂钩挂住拦阻索后,钢拉索6通过拉动滑轮21依次拉动液压阻尼器活塞19制动/复位卷筒5并通过卷筒上的摩擦片13对制动轮进行制动,并通过联轴器8带动发电机12转动,同时通过皮带轮11传动带14使其它减速机组一同运动(也可通过齿轮传动)。而由此产生的的摩擦力发电机组阻力、副制动轮以及液压阻尼器产生的阻力,都共同将反向作用力作用在钢拉索6上,最终使飞机运动停止。在整个拦阻过程中根据飞机冲量变化,通过计算机对摩擦压力、电阻、离合器及对机组数量的调整,使减速和节能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在完成拦阻后,然后启动复位电机7反向转动卷筒5拉动钢拉索6使整个系统复位,准备下一次拦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特拉斯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特拉斯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49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