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产3-羟基丁酮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83800.5 申请日: 2012-03-27
公开(公告)号: CN102604878A 公开(公告)日: 2012-07-25
发明(设计)人: 黄和;纪晓俊;夏志芳;聂志奎;沈梦秋;杨晗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1 分类号: C12N1/21;C12N15/31;C12N15/63;C12P7/26;C12R1/22
代理公司: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肖明芳
地址: 210009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株产 羟基 丁酮 基因工程 及其 构建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产3-羟基丁酮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3-羟基丁酮又名乙偶姻、甲基乙酰甲醇,天然存在于乳品和某些水果中,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食用香料,它具有令人愉快的奶油香味,我国GB2760-86规定其允许食用,美国食品和萃取协会(FEMA)安全号为2008。3-羟基丁酮作为香料应用范围极其广泛,用量也很大。此外,3-羟基丁酮还可以作为一种平台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日化食品、制药、涂料、液晶材料等众多领域。2004年,美国能源部将其列为30种优先开发利用的平台化合物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3-羟基丁酮需求的不断增长,有关3-羟基丁酮的生产方法及应用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3-羟基丁酮的合成方法主要两种:一是化学合成法,二是生物合成法。化学合成法存在着产品收率低,环境污染较严重等缺点,而且其产品质量很难达到目前3-羟基丁酮的最大消费领域——食用香料的要求,更为严重的是化学合成法的原料大都是利用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石油,原料来源也受到限制。生物合成法又包括酶法和微生物发酵法,酶法是以丁二酮或丁二醇为原料在特异性酶的作用下生成3-羟基丁酮,该方法转化率能达到100%,且产物具有旋光度,但是和化学法一样原料来源受到限制,并且获得大量特异酶很困难。目前用于3-羟基丁酮生产及研究的菌株主要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克雷伯氏菌属(Klebisell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沙雷氏菌属(Serratia)以及乳球菌属(Lactococcus)等,也有研究者发现在某些酵母中也能少量积累3-羟基丁酮。但是在大多数菌株代谢过程中,3-羟基丁酮的积累量均很低,大都作为2,3-丁二醇的代谢副产物而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产3-羟基丁酮的基因工程菌。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最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基因工程菌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株产3-羟基丁酮的基因工程菌,它是将Nox基因通过表达载体pDK7转化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CICC10011得到的基因工程菌。

上述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利用PCR技术从质粒载体pTEF-Sup35C中扩增出Nox基因,将Nox基因连在表达载体pDK7多克隆位点处,得到重组质粒pDK7-Nox,再将重组质粒pDK7-Nox转化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CICC10011,得到重组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即产3-羟基丁酮的基因工程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CICC10011-pDK7-Nox。

本发明所述的表达载体pDK7来源于Mike J.Merrick教授(AFRC-IPSR Nitrogen Fixation Laboratory,University of Sussex,Brighton BNI 9RQ,UK),其构建方法参考文献Construction of Multicopy Expression Vectors for Regulated Overproduction of Proteins in Klebsiella pneumoniae and Other Enteric Bacteria[J].DIETMELM KLEINER,WYATT PAUL AND MIKE J.MERRICK.Journal of General Microbiology,1988,134,1779-1784.

上述构建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基因Nox的克隆:

根据Genebank公布的肺炎链球菌(S.pneumoniae)中Nox基因(Gen Bank:AF014458.2),序列设计合引物:

P1:5’-CGGGGTACC(Kpn I)TAAGGAGGATATACATATGA AAGTCACAGTT-3’;

P2:5’-CGGCTGCAG(Pst I)TTAAGCGTTAACTGATT-3’;

引物两端分别引入限制性酶切位点Kpn I和Pst I,以pTEF-Sup35C为模板完成PCR反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38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